追豹记——遇见昂赛生灵的守护者
“昂赛的故事并不能解决这个时代复杂的发展与保护问题,但或许可以带来一些信心与希望,在几乎不可逆的市场化以及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与自然依然有可能和谐共生。这或许是昂赛能够留给这个时代最美好的东西”
发自:青海玉树
责任编辑:周建平
“在国内,拍野生动物是件艰巨的事情,首先它们怕人。而且许多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不对外开放。我去过高黎贡山,那边的长臂猿,我只能远远听到声音。昂赛就不同,没想到第三次来,我就拍到了雪豹。这边野生动物密度高,能看到旗舰物种(地区生态维护的代表物种),生态系统也保护得非常好。”资深生态摄影师和旅行作家阿兹猫(化名)告诉我们。
昂赛乡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东南部,属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是雪豹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得益于由当地政府和公益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本地扶贫合作社共同发起的“大猫谷”自然体验项目,开办几年来陆续接待了四百多名中外游客。
“这里可能是全世界看雪豹最好的地方,这不代表你就一定能够看到雪豹,但只要你来到野外,就一定能有所收获。”多次给昂赛向导做科学培训的鸟类专家Terry Townshend介绍。“你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岩羊、白唇鹿还有一些食肉动物,比如说狼。大可不必只把注意力放在雪豹一个物种上,好好享受这里的环境与各种生物,独特的历史人文风情。如果你对拍摄星空感兴趣,昂赛夜晚的银河也相当壮观。”
目前,自然体验也是外来游客可以在园区内旅行和活动的唯一合法路径:花上一笔费用,有专人引路,不保证百分百能看到旗舰物种,但有很大几率可以实现。前提是,你无法挑选住宿点和向导,也不能更改,还得严格遵守当地的各种规定。
为何要做如此“开盲盒”般的设计?这种“生态旅游”的消费、对动物的打量与接触,和自然保护的宗旨之间有冲突吗?它会给昂赛和三江源带来怎样的变化,牧民和游客双方的体验和感受又如何?未来会是怎样的走向?
我们以体验者和观察记录者的双重身份,在一周的时间里深入昂赛,发现“大猫谷”项目的意义绝不止于野生摄影,它更在意激发起社区的自主管理和原住民的保护意识,客观上也改变了牧民的生活面貌和他们的精神状态,在当地人和大自然以及外界之间建立起了深广的连接。这种多层次的野生动物保护模式,及其激起的争议和暴露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执着与达观
浓密的毛发和温柔的目光,身姿矫健,几与身体等长的尾巴是它的特别标志;能捕杀三倍于自身体重的牦牛、野驴,以及岩羊和旱獭鼠兔,处在高原雪域的食物链顶端,是名副其实的顶尖捕食者。除了交配期,基本独来独往,雪豹因此被冠以“雪山之王”的美称。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统计,全球的野生雪豹大约有7446-7996只,其中有超过一半的雪豹生活在中国,三江源是其中重要区域。2015年,三江源被列入首批试点国家公园。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中,打动万千观众的雪豹,取景地正是此处。
尽管从四面八方进入玉树州、杂多县,再来到海拔四千多米的昂赛,要历经种种辗转奔波,气喘、头疼的高原反应也无法幸免,但依然挡不住那些“好豹者”的脚步。
“雪豹生活在雪线以上,那么艰苦,它本身又很壮观美丽,还很神秘。实在太喜欢了!”曾在外企工作多年的徐磊酷爱野生动物。她和丈夫一起去过可可西里看藏羚羊、藏野驴,到秦岭看朱鹮,去过不丹计划看黑颈鹤(因路况太险而折返)。此前他们还去过西宁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全国唯一可以看到兔狲和能看到较多雪豹的动物园。“我在‘西野’的两天,三个馆来回穿梭,全给了雪豹。最后也没看够。”
另外几个体验者中,阿兹猫是职业摄影师和旅行作家,这些年专注生态领域的拍摄,已经走遍了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光极地就去过二十多次。来自福建的小林小黄夫妇,丈夫小黄喜欢拍动物,妻子小林爱旅拍,“你知道四川雷波县的大断崖吗?是一个几乎垂直的、一千多米高的大悬崖,好像地球边缘。看到云雾在你眼前流动翻滚,真的是‘此景只应天上有’……”小林点开自己拍的雷波视频给我们看,眉飞色舞。
“如果能看到它,这趟就值了!”在向导桑周家的房间墙上看到雪豹的照片,小黄眼里掩不住的馋。
看雪豹,并不见得晴天最好:七八月的白天户外温度太高,雪豹多半都窝着睡觉,看不着,也就清晨和黄昏有机会看到。微微的阴天倒是不错。不过遇到小林夫妇的2022年7月29日那天,雨断断续续下了一上午。这让刚刚抵达昂赛的小黄有点沮丧。
那之前,在玉树赛马节上玩得起劲的徐磊也打听了一番,听到的说法大相径庭。“我们入住酒店的老板就是杂多人,他说他前两天还看到雪豹了,就在路边10米不到。这给了我很大信心。可也有人说,这个季节百分百看不到雪豹,他们从没有在夏天看到过。我们也不知道哪个说法更靠谱呵。”
此行遇到的游客里,对能否看到雪豹最无“执念”的,要数独自来昂赛的楠楠。她曾经去斯里兰卡国家公园和马来西亚的山打根看野生动物,主要为了亲子团活动踩点。“那里的行程都是确定好的,离动物也比较近。我们带亲子团前都要先去踩点,尽可能确定行程中每个问题都不能出错。以确保参与者有个比较好的体验。”而这回,刚刚换工作的楠楠只想利用假期,不带任何目的地好好放空一下——她甚至连望远镜和长焦相机也没带,完全轻装上阵。
昂赛有三个行政村:热情村距离乡政府最近,年都村和巴艾涌丹霞地质景区(又称“昂赛大峡谷”)比较近,最远的则是苏绕村。我和摄影师大食住在热情村五社的桑周家。没料到,这附近的山沟正是雪豹出没频繁之地。
7月29日,从桑周家开车不过几分钟,蒙蒙雨中,他瞥见山顶上密密麻麻的黑点。
“全是岩羊!这可是今年头一次见,得有一百多头了。”岩羊是雪豹最主要的食物。它们的聚集,也往往预示着附近“豹视眈眈”。
“我要有雪豹微信就好了,和它联系下,那就可以破云塔家纪录了。”桑周边开车边跟我们打趣。“云塔的纪录”,指的是年都村的老向导云塔曾经带着两位上海游客,一次行程里看到了雪豹、金钱豹和马麝等多种动物——数量稀少的金钱豹可比雪豹更难“收获”。因为那次成果甚丰,乡上还给云塔发了奖。
桑周总觉得,29日发现岩羊的地方附近应该有雪豹。“我看到了一只的尾巴!”大家有点懵懂,他却对自己无比确信。只不过,我们所处的地点离山顶至少有两到三公里。大食的相机焦距有限,时机也不凑巧,没有“捕捉”到它。
直到那天夜里10点多,向导们的微信群里惊现一张雪豹趴在地上的照片,虽然模糊,但能辨认出来就是雪豹,它身边还可见鲜红的食物尸体。从发照片的向导头丁尼玛那里,我们知道了照片来自他接待的客人阿兹猫。
我向她表示祝贺,她回以微笑的表情,“不过隔得还是有点远。”
“就在我们看到的地方!”桑周颇有些失之交臂的懊恼——他可是第一个发现它的人。
为了“大猫”的聚会
从照片能确定拍摄时雪豹捕到猎物且刚开始食用,意味着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至少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到两天的时间:一头雪豹吃一头羊或者小牛,常需要两三天。为了看住食物,它应该不会离开捕猎地。
第二天一早,三个村的几家游客都往目的地赶去。无论在当地牧民生活里,还是自然体验过程中,了解到雪豹活动踪迹后立刻分享消息,是一项不成文的惯例。
早上8点多,云开雾散。一路上陆续碰到小林小黄和徐磊夫妇。“去看雪豹吧!”“对哦!”坐在车里的云塔攥紧拳头,手臂往下一沉,露出开心又急切的笑。
“看,那儿有三只秃鹫,没得说了,雪豹肯定还在。”桑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