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掮客》 失效的家庭乌托邦

是枝裕和以先抑后扬的方法为我们构建了人物命运触底反弹的可能性,却恰恰阻止了我们对问题的问责,让整部影片显得悬浮和虚假。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杨静茹

近日,是枝裕和新作《掮客》在韩国流媒体上线,不少中国影迷借机得以观看到这部期待已久的作品。作为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韩语电影,《掮客》吸引了包括宋康昊、裴斗娜、姜东元在内的一干韩国顶级明星的加入,还为宋康昊赢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被视为日韩两国合作的一次典范。

遗憾的是,这部影片却没有获得人们预期的口碑,目前豆瓣评分仅有6.7,可以说是是枝裕和在中国观众中反响最差的一部作品。

在中国,是枝裕和恐怕是在世的日本导演中大众认知度最高的一位,他的《小偷家族》还曾在内地收获近亿元的票房。时隔四年,这部看上去与《小偷家族》创作思路几乎一致的《掮客》却遭遇口碑滑铁卢,到底是观众的口味改变了,还是是枝裕和真的失手了呢?

失效的魔法

熟悉是枝裕和的观众都知道,家庭是是枝裕和一贯的母题,他总是习惯于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观察放在东亚家庭的框架中。从早年的《幻之光》《无人知晓》到近年来的《小偷家族》《真相》等,他都没有放弃对这一主题的执念。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是枝裕和常常被视为小津安二郎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有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