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名校“转公”落地:家长最担心师资不稳定

7所转公办的学校办学质量较高,被视作“名校”,因此转制也备受关注。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华实验学校、理工附中分校等4校将转为区属公办学校。清华附属实验学校将转为大学举办的公办学校,民大附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将分别转入由大学举办的民大附中和北大附中2所公办校。

改制后,学校经费标准完全按照韩城当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标准,不多花政府一分钱,也不要一个编制。刘鹏回忆,他向教育局汇报方案时,听到此,“相关领导明显松了一口气”。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2年6月26日,北京,海淀区人大附中外,学长在迎接中考结束的考生。图文无关。 (视觉中国/图)

时隔半月,北京海淀家长刘晓谈起孩子幼升小的电脑派位结果时,仍然很高兴。“孩子运气好。”他说。

2022年6月29日,刘晓的孩子“二派”成功,“派到了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这学校在海淀算第二梯队,挺不错的。”

第一轮派位落空,刘晓心里还有些着急,没想到第二轮赶上了政策红利。

“政策红利”,指的是5月30日北京海淀区教委关于规范“公参民”学校的新政。新政规定,包括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等在内的7所民办学校将调整办学性质,转为公办学校。海淀区教委表示,7所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后,海淀公办教育总学位将增加一万个左右。(相关报道详见《民促法实施条例修订靴子落地 “名校办民校”谋求出路》

新政因七校中包含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等名校而引发关注。同一时期,陕西、杭州等多地不少知名民办学校也转设为公办学校。这场变化,影响了学生、家长的择校计划,也改变了老师、校长的教学、管理思路。

名校转公

民办学校转公,最明显的变化在于两个方面。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马学雷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一是“上学免费,学校收入来源于教育财政拨款”,二是严格按照公办学校划片招生,不能再跨区抢生源。

以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为例,2021年该校的招生范围面向整个海淀区,今年转公后,该校只面向三个片区招生,即万寿路学区、永定路学区、羊坊店学区。

刘晓孩子所在的海淀区,采用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入学途径有公办初中登记入学、公办寄宿入学、民办校入学、派位入学。

家长可以填报多所平行志愿,志愿学校的数量根据片区学位数量决定。这体现了登记入学优先,就近入学的原则。但当登记入学学校的学位数量不能满足所有登记入学的学生人数,出现“爆仓”的情况时,学生会被调剂到其他学校。

第一轮派位中,刘晓孩子的第一志愿是海淀区五一小学,落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