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鸰:从婚姻家庭写尽人世间
“人性有这一面,那么就大大方方地把它说出来。”
“能让剧本情节合理、人物有血有肉的,惟靠文学。血肉、细节不仅不使观众着急,反而使他们深陷其中,反而使作品有一种可以长久咀嚼的美丽。”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杨静茹
01
2022年春天后,作家、编剧王海鸰感到从未有过的闲适。
去年2月,《人世间》剧本尚未完成,剧组在东北开机。69岁的王海鸰从早上七八点工作到晚上七八点,上午写新的,下午改老的,晚上听演员对剧本意见的语音留言,在考虑如何修改的同时,等待来自一天拍摄收工后的剧组对新发过去的剧本的围读意见。本来上午写作下午健身看书闲逛是她多年不变的生活节奏,那几个月只能每天晚饭后抽空做三遍八段锦,得保证身体撑住不出问题。
剧组反馈过来的意见少了还好,多了,她就会焦虑,只能加大安眠药的服用量,同时吃三种,一把送下去,保证睡眠才能保证次日的工作。以前每次完成一个项目,身体总会出点毛病,人高度紧张后一懈下来,容易出问题,有一回曾腿疼到不能走,但都没这次厉害,这次结束后,高压到了160,以前她血压低。看中医,大夫说,“脉太紧了,邦邦硬。”
《人世间》拍出来88集,播出时58集,讲东北一个周姓大家庭在共和国50年变迁中的生活史,涉及人物几十上百,剧中必不可少的企业成长、官商交道过程,超出王海鸰的生活积累,除了查阅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料,她找人问、找书学。剧播后,她看了几遍,第一遍用平板开弹幕,发现观众对官商、企业的兴趣不如对周家。她自我审视,后20集整体破绽不多,但“浓浓抓人的生活细节少”。
写完后,她每两周去次医院看中医,调理一个月后血压恢复到了从前的偏低水平。5月的一个下午,采访前,她刚给家里的月季松了土。养植物要下功夫,也是她最近体会到的。她还种了柠檬海棠黄瓜西红柿茄子,阿姨是她的技术指导。其中月季最是皮实好养,从前她种过,到最后总是不了了之,她以为自己没耐心,现在发现不是。她对写作就很有耐心。这么多年一直朝着既定的目标奔,导致她没心情没精力做其他事,近来反思,“都说年轻好,年轻是好,但要让我重活一遍,一点不想。”年轻时做不到从容,做不到心静,没那个资格,“得忙工作忙孩子。回想起来挺对不起儿子,我给他做饭根本谈不到口味,就是碳水蛋白维生素纤维素的配方饲料。“
《人世间》是2022年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产剧,豆瓣上超17万人标注“看过”,评分8.1,在近年国产剧中算是不低。
朋友说现在是她的成熟期,应该再多写些这样的作品,也算为社会做贡献。环境似乎也在变好,起码,王海鸰感到资方更注重剧本的文学性,有好几本“看来不可改编的小说”被花重金买了版权,找她改编,她没敢接。如果是五十岁、哪怕六十,她都可能受到“蛊惑煽动”,但现在快七十了,是“想轻松到什么时候就轻松到什么时候”的年龄了,该见好就收了。
02
王海鸰上一次“见好就收”是1999年《牵手》播出后。
上世纪90年代,作家、编剧王朔说过一句话,“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最强音,影视就是目前时代的最强音。”《牵手》可算是90年代末中国电视剧里的最强音,电视剧、导演、男女演员,横扫飞天奖、金鹰奖。王海鸰的同名小说出版不到两个月,印刷10次。
各种剧本邀约找上门,王海鸰统统婉辞,决心写自己想写的。儿子养到九岁,她有生活积累想表达。“出了一个作品,够你吃几年的,经济上和心情上。可以不那么焦虑,可以不看别人,可以眼睛向内审视。当时外边的名气还余音袅袅,工作上给单位写的话剧在全军巡演,都让我有资格有资本长舒口气。”
《大校的女儿》写作花了近两年,被认为是王海鸰的半自传。全书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内心活动丰富。女主角叫韩琳,和王海鸰有许多相似之处:出身军人家庭,常年在海岛工作。1983年,“各大文艺团体青黄不接”之时,王海鸰这个“两眼一抹黑”的年轻的小说作者被调到北京总政话剧团。韩琳在北京工作,连续六个剧本被放弃;创作不顺时,王海鸰想回济南军区,方便陪妈妈,被拒绝。到了一定年纪,结婚成了“买生活必需品”,韩琳和王海鸰都被主流价值观裹挟,经历过一段不顺的闪婚。
《大校的女儿》2001年出版,发行不似《牵手》火爆。但采访后的一天,王海鸰说,作家出版社刚又和她签了再版合同,说明这书长销。
写《牵手》那会儿,王海鸰正遭遇职业上的重大危机。作为总政话剧团创作员,她要完成任务,写好的话剧作品。话剧舞台要求强冲突,她受的文学教育是淡化故事,两种创作观拧巴。1998年初的一晚,儿子在身后睡熟,她在电脑前写一个小剧场话剧,接到政治部主任电话,说,领导想让她转业。当时她如果转业资质不够留京,得带孩子回济南老家。父母已前后脚去世,济南她没有家了。“一个人无家可归倒也罢了,但身后还有一个全身心信赖依靠你的孩子。”王海鸰记得,“大的变动来了,我反而心格外沉,沉静”,放下电话接着写那部小剧场戏,写完后得以排练,演出效果不错,危机初步化解。
接着“九八抗洪”,她被派到九江。她先把儿子送到火车站,由自己妹妹接走。当时情形最危险的是荆州,九江没有险情。结果她到九江第二天遇上决堤。九岁的儿子天天在济南姨妈家中看《新闻联播》,想知道妈妈是不是还好。
从九江回来,王海鸰写了个话剧《洗礼》。不同于一般任务剧,《洗礼》的重音放在后方,主角军官在军人家庭长大、深入一线抗洪,父母妻子和成年的儿子在家牵挂他。《洗礼》拿了所有的戏剧奖项,“五个一”工程、曹禺文学奖、金狮奖等等。王海鸰还立了二等功,职业危机彻底解除。
《牵手》写在《洗礼》之前,1995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约她写个东西。工作之余,她按自己意愿放开写,从一个家庭写起,写男人女人的婚姻之痒。写这个剧时,王海鸰的儿子五岁,剧中夫妇俩的儿子丁丁也是五岁,很多台词都是直接用自己儿子的原话。
导演杨阳三十多岁,有心气、要求严格、想出好作品,看到《牵手》剧本如获至宝。她找投资,到处碰壁,“孤儿似的”,最后中央电视台决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