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著名病毒学家河冈义裕等人利用转基因小鼠和仓鼠模型,首次在动物体内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显著低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但真实世界中奥密克戎的毒力如何,仍需谨慎观察。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2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力远
截至2022年5月21日,新冠病毒在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5.2亿,死亡人数也超过627万。5月12日,朝鲜首次报道新冠病毒病例,预计感染人数已超过朝鲜总人口的10%。自2021年底以来,中国多地也因为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反复暴发疫情,导致疫情防控形势复杂而严峻。5月中旬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的最新研究显示,正是因为新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且主流变异株如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减弱,传染性变强,致使疫情防控难度加大。
不断变异的病毒
2020年末,一种名为B.1.1.7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首先在英国出现并迅速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为了提醒公众,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些变异株分类为关注变异株和感兴趣变异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关注变异株和感兴趣变异株,一般是指发生了多处碱基突变,并导致传染性增加、致病性变强或者现有防控措施有效性降低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在学术界,一般根据基因突变的遗传关系来确定病毒的系统发育谱系,然后根据系统发育谱系给病毒变异株命名,如在2020年10-12月首先在英国发现的B.1.1.7变异株,在南非发现的B.1.351变异株,在巴西发现的P.1变异株,以及在印度发现的B.1.617变异株。由于字母加数字的命名法难以记忆,媒体往往喜欢用地名替代这种科学命名法,但是这势必容易造成对所涉国家或地区的误解和歧视。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决定用希腊字母对这些病毒变异株进行通俗命名,比如将B.1.1.7、B.1.351、P.1和B.1.617.2变异株分别命名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玛(Gamma)和德尔塔(Delta),之后出现的变异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