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跨界车手眼中的中国赛车

一个体育记者突然转行做车手,还加入职业厂商队跑了完整几个赛季的,太少见了。因为赛车太花钱,他做赛事传播、做体育明星经纪人、办赛事,几年下来,跑动范围大大超过了一个车手。

责任编辑:周建平

▲李磊承办运营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并任赛事副总指挥  图 / 徐海洋

我和李磊相识于多年前,那时候我们都是体育记者。他上班没多久就买了一辆车,那会儿小年轻拥有私家车的还不多见。李磊深得朋友喜欢,因为他很慷慨,谁跟他借车他都借。我搭过他的车,从天坛东门体育馆路到石景山体育馆,去现场采访CBA男篮比赛。

体育记者这行有点像分田到户,好项目就是一块好田地,出稿子多,出差出国的机会也多。2003年李磊放弃了篮球去跟赛车,当时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赛车一直是一个边缘小项,少有人关注。

更令人惊奇的是,做了几年记者之后——用体育记者的行话说就是“跑(采访报道)了几年赛车”之后,他居然真的跑去开赛车了。

2008年6月17日,著名拉力赛车手徐浪在俄罗斯参加“穿越东方”越野拉力赛时意外身亡,时年仅32岁。徐浪去世将满一周年的时候,作为徐浪的生前好友,李磊跟两个资深赛车记者一起策划了“徐浪杯”车手媒体邀请赛。“当时两位老记者说咱们各自写篇稿子纪念徐浪吧!我提议做场赛事,因为徐浪最喜欢比赛,那时候觉得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办一个比赛,让赛车继续飞驰!”

第一届“徐浪杯”比赛也设置了记者竞速环节,李磊开车的时候,达喀尔车手周勇在点评大家的比赛时说,“李老师,你开车跟其他记者不太一样!”

“怎么不一样?”

“有点专业赛车手的感觉!”

一句话入了心,他就疯魔了。

他马上跑去考了拉力赛车执照。考赛照只用了三天,但此后五六年,他都在四处“搞钱”,为了养活自己这个奢侈的爱好。

国内跑职业比赛的赛车手里有几类人:有的有时间、没什么钱却喜欢赛车,就找机会先进入行业,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参加比赛,靠参赛和参加厂商活动谋生;有的有青春,家境优渥,父母投资他们参与赛车;还有的有资本,这种老板车手比较多,不一定年轻,但有企业有事业基础,甚至家里真有矿,愿意为自己的爱好一掷千金;当然还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车手韩寒,赛车一度被他视为职业,把版税都砸了进去。

一个体育记者突然转行做车手,还加入职业厂商队跑了完整几个赛季的,太少见了。

他竟然做得很不错,拿过2015赛季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两个分站赛的车手冠军。因为赛车太花钱,他做赛事传播、做体育明星经纪人、办赛事,几年下来,跑动范围大大超过了一个车手。

以下是他的自述:

2002年我开始接触赛车,站在场边看比赛、采访参赛车手,就觉得非常爽。而且当时就惊叹没有一个体育项目能像它有这么多的产业支撑:那么多资金雄厚的品牌主机厂(整车厂商);还有数量庞大的零部件厂商,包括轮胎厂商、避震、轮毂、改装、维修、机油、汽油;目不暇接的赛车周边产品,包括赛车服装、赛车装备、通讯设施、赛车电脑、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