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勇敢的中国青年

未知总是迷人的,尽管探索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可能遍布挑战。不过,如果人生轨迹就此固定,世间一切都只能按部就班进行,似乎少了许多乐趣。有一群热衷探索的中国青年,正一步步往未知的“天空”迈进,擘画未来的时代图景。

探索,是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好奇心与生命力。他们不拘泥于现状,常常用别出心裁的方式解读日常生活,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带领人们走进多彩的宽广领域。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1.卞赟(气象科学科普博主“卡赞”):从追风者到科普博主,让公众轻松了解气象学

卞赟出身于“气象世家”,他的外公就热衷于研究气象,母亲则是南信大(原南京气象学院)校友,从小他就接触了不少气象知识。进入中国气象局之初,卞赟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天气预报员,但因工作安排,他成为了“中国追风小组”的一员。从2009年的“莫拉克”到2013年的“菲特”,每当有台风登陆,他便和同事背着摄像机迎风而上。

在卞赟的气象世界里,没有深奥的科学原理,更多的是融汇于生活的点滴。一开始,卞赟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追风经历,为粉丝们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气象的问题。随着粉丝量与日俱增,他渐渐变成了气象界的“十万个为什么”,而在灾害现场的经历,让他的科普内容更加鲜活,更加接地气。于是,科普圈里著名的气象博主诞生了,并在2021年成为了“微博十大影响力科普大V”。

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愈加剧烈,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卞赟认为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到气象工作中:“注意环保、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气象相关的科学教育。积极参加学习防灾演练,提升防灾避险的意识,学会看懂天气预报预警,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情况,也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2.韩健(高中语文老师“韩小喵”):自成一套“教学经”,用鲜活视频作教材

韩健是北京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也是深受网友们喜爱的传统文化知识博主。教学多年的她发现,传统文化占高考语文的比例越来越重,而学生在理解知识点时却倍感庞杂和艰难。为了给学生摸索出一条更有趣、更贴近生活的学习路径,她结合当下热播剧集、创新讲解方式,成功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韩健以《甄嬛传》《知否》等热播古装剧为脚手架,通过抖音、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发布了多个“电视剧中的传统文化”系列视频,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带领大家解读古代文化知识。虽然过程不易,但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记忆,韩健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因材施教,更新时代文化的风潮。

3.刘博洋(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的天文摄影师):星空是一个梦想,天文是一种科学

刘博洋对星空的最初印象来自一次罕见的宇宙事件:1994年,一颗彗星撞上了木星。6岁那年,他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台小天文望远镜;高一时,他加入了天文社,“发现自己连天文爱好者的门都还没入”;17岁,他进入北大天文学系,“义无反顾地跳进天文这个大坑”。

作为科班出身的天文摄影师,刘博洋习惯把天文科研思路“下放”到摄影实践中。利用测距原理,他和朋友一起策划拍摄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支立体流星影片”;算准了轨道,他去嫦娥五号再入轨迹附近蹲守,拍到从月球远道归来的小舱体在大气中留下的红色径迹;为了展示月表元素的分布,他拍摄了一张“彩色的月亮”,成为颇受欢迎的数字艺术藏品。最近,他花费一个月时间自己写了个程序,跟踪拍摄到了中国空间站的细节画面。在这个中国空间站建设之年,他的“一个小目标”是用镜头记录“天宫”成长的每一步。他还打算把自己的镜头送上太空,完成从“天文摄影师”向“太空摄影师”的蜕变。

刘博洋正在身体力行实现并超越他童年时对星空的梦想,与此同时,他还把注意力放到对天空充满好奇的孩子身上。2014年,他发起成立天文教育公益组织“青年天文教师连线”,集结了一批有热情的年轻人,走进北京和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课堂、翻译出版天文科普图书数十部,为千千万万可能成为未来天文学家的孩子带去宇宙之美。

4.汤蓓佳(零废弃生活方式倡导者):给生活做减法,让可持续生活触手可及

作为GoZeroWaste (零活实验室)平台的创始人,汤蓓佳自2016年开始践行零废弃生活方式,在公众号中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并于同年创立零活实验室。

零活实验室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零废弃生活方式社群平台之一,已在22个城市组建了同城社群。零活实验室致力于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帮助更多人开启可持续生活之路,通过线上线下的多元活动向公众倡导可持续生活的理念,并鼓励大家采取积极的行动,选择对环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汤蓓佳也会定期通过线下各种各样的活动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比如“二手交换”、“分享会”、“观影会”、“野餐”等,致力于用微小的力量,成为地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者,并持续倡导更多的人减少垃圾产生,传播环保理念。

5.卫潇雨(“灵活就业”的CITYWALK领队):将注意力放回生活,城市是我的游乐场

在成为杭州CityWalk领队之前,95后女孩卫潇雨去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不同的身份。她在北京做了三年记者,在西双版纳看热带植物,去山里看萤火虫,去热带雨林徒步,爬了哈巴雪山,走了珠峰,又在小兴安岭一个林场帮助了一只受伤的小鹿。此外,她还尝试过讲脱口秀,在横店当群众演员,给杭州一所自然学校当导师,做一些感兴趣的“兼职”。

20219月,卫潇雨一时兴起去杭州满觉陇看桂花,机缘巧合下亲手给杭州人家喻户晓的“满陇桂雨”石碑补刷了油漆。回家后,她在豆瓣上发了个帖子,记录下这段经历。帖子下面很多人留言说想跟她一起玩,“小鱼尾巴丨杭州citywalk”诞生了 。

在巷子里捉迷藏,在西湖边唱KTV,在植物园夜游,万圣节,拎着糖果上街发给外卖员和小朋友;平安夜,从四面八方带来了苹果,一起做了一桌苹果宴。从第一场活动开始,小鱼尾巴CityWalk聚集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带领大家在杭州街角老巷转悠,发现身边的美。

6.张奥平(经济学家):责任在肩,一线深耕经济研究与实践,厚积薄发

张奥平积累了丰富的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与企业投融资实战研究经验,对宏观经济、商业生态、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研究与洞察,同时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多年来在调研与研究中助力陪伴地方产业与企业成长。20192020年,张奥平分别荣登福布斯(Forbes)中国3030岁以下精英榜与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榜。2021年,张奥平获评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青年经济学者。

梦想是不断清晰的过程,张奥平曾辗转工作于银行、外资及券商投行。他选择“坚持在市场一线,做经济与商业观察的实战研究者。”张奥平曾在人民日报社主办主管的中央重点思想理论门户网站人民论坛网以及《国际金融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经济迈向“新长征时代”,呼唤企业家“长征行精神”》。

目前,张奥平作为人民创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全国14人之一),同时担任近10家地方政府平台经济顾问,以及数十家上市及拟上市知名企业的商业与资本顾问,为企业提供资本战略、投融资、IPO路径规划等专业投行顾问咨询,累计为企业融资数亿元。

7.周茂惠(中兴研发工程师,快速成长的职场新人):从学生到职场新人,不停探索的5G先锋

从象牙塔到职场,面对不同的挑战,周茂惠自2020年加入中兴团队后,便快速适应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不断学习工作方法,主动开发一些提效小工具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积极思考,不断反思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想法,总结并分享经验,输出了多篇测试指导文档以及专利。

不停探索解决方案的他,目前具有良好的故障挖掘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多次参与紧急局外故障攻关,通宵达旦地解决版本故障,为版本质量贡献了重要力量。同时,周茂惠勇于迎难而上,迎接挑战,仅仅一年时间就成长为5G NR CPA领域的测试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坐着火箭成长的5G先锋。

8.张玉微(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静坐实验暗房,潜心捕捉微观世界的精彩

分析化学可谓科学技术的一双眼,对任何一个分支学科都意义非凡,张玉微所在的单粒子化学活性分析课题组致力于单粒子荧光显微技术的研发。在科研工作中,她与显微镜中的那个世界紧密相连,日复一日寻找让那“一双眼”更清晰的物质,以支撑学科研究看见更广阔的现实世界。

从本科、研究生到博士求学期间,再到工作中,张玉微行走于科研世界,路遇诸多良师,不断认识科研的意义与价值。实验暗房见证了她的坚守,而成绩已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张玉微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以及市级项目/专题十余项,获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我非常喜欢这样实用性较强的工作。”工作被需求、被期待,是张玉微静坐实验室、持续努力的动力源之一。“希望能够服务于能源、环境等领域纳米催化剂的发展。”今日之科研工作,于她而言,承载着数之不尽的快乐、焦虑、不安、悲伤和喜悦。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