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长城下的现代“边民”

如今,辽东边早已失去了防御的历史地位,新的边界在城乡之间矗立,像南北两地的融合一样,城乡之间也在融合与转变。

随着辽东长城的发掘与确认,保护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如何做”引发了很多争议。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方迎忠 郑洁

冯永谦的考古生涯中,有十几年交付给了辽东长城。我国自西周以来有修筑长城的传统。在山河险要处,用砖石、夯土堆砌起长长的边墙。而辽东长城甚少见诸史书,亦没有详细的位置考据,直至上世纪40年代,冯永谦的老师、考古学家李文信找到一段当地村民口中的“老边”,此后,几代考古人陆续发现了辽东地区十二个朝代的长城遗址。

目前确定的明长城的起点——丹东虎山长城,是由冯永谦发掘重建的。他从荆棘遍地的乱石层中找到残迹,依据史料考据重新修建。辽东长城从虎山向西,途经丹东、本溪、抚顺、铁岭、沈阳、辽阳、鞍山、盘锦、阜新、锦州、葫芦岛等市,总长约2350公里。历经千百年风雨,辽东长城很多段遗迹已难以辨识,但边墙所带来的“界线”,依旧深刻地存在于南北两地的文化中。

边墙以北是满族、蒙古族的群居地。在满语衰落、习俗逐渐消亡的时候,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的陈东明,仍在用版画记录着满族村落的农耕风俗和民间故事。陈东明原本是农民,1987年参加辽宁省著名版画家李德甲在县里举办的版画学习班,从此爱上了版画。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