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格格:倔强、懵懂、莽撞、有点憨
“我们在清醒的状态下,很多接触发生的缘分都会顺着因持续下去,可能会有一个果,所以我们就会顾忌,不想有那么多因果。事实上我就想抱一下那个人,那一刻有一个拥抱的行为,管他是谁。这个很难实现的,所以人很可怜。这个是真正的浪漫,它不在生活节奏之内”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你喜欢勃拉姆斯么
桑格格自称是“真实的笨”,说这种笨“特别顽强”。佐证之一,她永远学不会吵架。小时候和别人吵起来,她只会吼“你妈是个大南瓜”,吵一场架重复几十遍。等午夜梦回,再恼自己嘴笨,怎么就没发挥好?佐证之二,她常感激科技的进步,认为这给她带来了浓烈的幸福感——她家换上了指纹锁,终于避免了一天找20次钥匙。因为这种笨,“我的生活就是到处碰壁。”
她永远记不清楚约定的时间,比如我们的采访本来约在周五,而她周四中午就到了约定的地方,还说“一会儿见 !”几个月后约她拍照,我再一次提前一天收到了她的问候:“怎么还没到?”
这或许与她对时间的态度有关。她不爱校对时间,无法参与和时间相关的讨论,这导致她面对精准约定时的迷糊。但也有好处:她从未感受过年龄焦虑。“你说今年过去了40%,我的人生过去了百分之多少,我一点都不会焦虑。你过去你的,你老你的,你不要客气,不要带着我。时间对我来说是一条平滑的曲线,我以我的感受和生命节奏去过日子,四季花开花落,我跟着过,跟哪一年无关,我不会做详细的分段。”
可生活分明将她的人生分成了明显的段落。以出版成名作《小时候》为界,往前是女孩桑格格。这个桑格格活泼、天真,有用不完的热烈与迎头而上的激情,性格完美适配四川话中的“风车车”、“匪叉叉”和“神戳戳”。她自小父母离异,当过演员、啤酒推销小妹、电台主持,拍过猪饲料广告。20岁那年,为躲避黑道男朋友,她从大学辍学逃往深圳、北京,又因为另一段恋情定居广州。在盛夏湿热羊城9平米的公寓里,她回忆过去,写出四川话语录体半自传小说《小时候》,将女孩桑格格封存其中。
媒体人绿妖形容这一时期的桑格格“热闹得很”,“很亲切,又漂亮,大家都喜欢她。”桑格格一听别人说她漂亮就跳脚,“我的内在更好看,不要纠结于我无意的风情万种。”在饭局上相遇,格格总是主动喝酒,一喝就醉,醉了就唱歌跳舞。
“那段时间我觉得喝酒一定要把自己搞醉,不然太辜负这个酒了。在北京,我们这群朋友像从家里偷跑出来的小孩,没有大人管着,当然要偷着乐一番。我们就像彼此选择的亲人,投奔在一起,我愿意把我意气风发的一面展现给人看。”桑格格回忆。
绿妖认为这股大方和热情来自桑格格体内八分之一的藏族血统。但据桑格格后来考证,她是纯正的汉族。“我们家有一点遗传的社交牛逼症,一般汉族没有这个情况。外公常说我们是‘蛮子之家’,令幼小的我发生了误会。我专门去问了我舅公,说:没有那个事!”
桑格格有一个藏族名字“格萨尔”,她将之化为“格桑”,用作网名。出书时,编辑否了“格桑”。她倒过来改叫“桑格”,也觉得费解,就变成了“桑格格”。在多次采访中,她都解释:这不是“还珠格格”的“格格”,是“格格不入”的“格格”。
在自我认知中,她从来不好相处。因为敏感,她有意无意就被击中,老有力量让她泪流满面,灵魂动不动就被掀翻,日常情绪排山又倒海。同时,她自身节奏与外界长时间错位,坐拥才华的自傲与原生环境导致的自卑相互拉扯,让她时常别扭,偶尔怀疑,又总想不顾一切。媒体人王小峰形容她“懵懂,莽撞,不怕疼”,她说:“我自己疼没关系,我皮厚。但我不要让我在乎的人疼。”
《小时候》卖了超过10万本,半年重印13次。它的影响力持续至今,2021年7月再版,销量一度走高。近15年过去,书中记述的80后成长已经无法在90后、00后身上复现,但相通的情感依旧能在几代人心中绵延。
她依靠这本书获得声名,也受到非议,“畅销书作家”从来不是一个褒义词。“《小时候》被评论说不是传统的文学的展现手法,我可难受了。我其实内心一点不强大。别人都说我是个作家,那么我就得拿出一个特别像样的作品,一个长篇,要非常深刻,要剖析人性。我真的逼着自己写了。人家觉得我不行,我就想行一下,人家觉得我幼稚,我就想成熟一下。”
小说写了十万字,她放抽屉里每天都想撕掉。她的状态越来越差,2010年患上抑郁症。不愿见人,整天哭,无法入睡。几个闺蜜轮番陷入她没完没了的倾诉中。她的敏感、倔强、莽撞成了刺向自己的剑。有段时间,眼前的所有信息都有符号。下雨了,别人看到的是雨滴,她看到的是淹死蚂蚁的一大潭水。她病了一年,试图调整了一年,第三年开始在禅宗、古琴和茶道中寻求解药,终于被传统文化中恒定、平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