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黄鹤还是乘白云

流传了八百多年的《黄鹤楼》怎么会突然被人擅改呢?这恐怕与明人的文风、学风有关。明人学风粗疏,又好讥评古人,他们对待古籍编纂的态度也不够严肃。清代学者说“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语或过火,然事出有因。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1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有没有这样的一首唐诗,它问世之初就轰动一时,到了后代更是家喻户晓?有的,那就是崔颢的《黄鹤楼》。据北宋李畋《该闻录》记载,“唐崔颢《题武昌黄鹤楼》诗云……李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欲拟之较胜负,乃作《金陵登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连眼空四海的李白都为之倾倒,崔诗之佳不言而喻。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并非向壁虚构。因为《黄鹤楼》曾被选进《国秀集》,此集选诗的年代下限是天宝三载(744),崔颢于开元十一年(722)进士及第,则此诗应作于开元年间。而李白曾于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武昌,且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很有可能读到崔诗。而且《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受到崔诗的影响,也确实相当明显。到了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断言:“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到了现代,王兆鹏在《唐诗排行榜》中根据多种参数对各体唐诗名篇进行综合测评,最终选出100首最佳唐诗,《黄鹤楼》竟然名列榜首!可见此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趋暗淡,反而越来越光芒四射!

战国时的吕不韦使门客编成《吕氏春秋》,把书稿公布在咸阳城门,下令有能增损一字者赏予千金,那当然是倚仗权势,并非书稿当真完美。《黄鹤楼》则不然,它确是一字千金的唐诗名篇,读者自会心悦诚服,顶礼膜拜,谁敢对它指瑕索瘢,说三道四?但到了后代,一来传播中发生变异,二来还真有人出来为崔颢改诗,于是产生了不少异文。我们且看两个最典型的异文。

第一个文本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二个文本是:

“昔人已乘白云去,兹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两种文本有多处差异,最重要的异文则是首句:一作“乘黄鹤”,一作“乘白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木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