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谁也不能保证所在地区永远富余”
几十年后,年轻人多的地方很可能变成老年人多的地方,“全国统筹的方式恰好能够解决未来的支付风险”。
尽管全国统筹已实施,但缴费基数和待遇仍按各省标准执行,对老百姓而言,影响不大。
地方政府的“弹性”空间将越来越小,中央政府将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管控力度。
责任编辑:冯叶
2022年2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于2022年1月正式运行。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实施全国统筹的原因是,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差距巨大。加上老龄化速度加快,部分地区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剧增。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四十年,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已逐渐从县区级提高到省级。2021年,各省均已启动省级统筹,为全国统筹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解决未来的支付风险”
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往往也是人口流入地。在职人员比退休人员多,工作一代供养退休一代绰绰有余,由此形成养老结余。但也有很多省份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往往又是劳动力流出地,留下的都是退休人员,自然养老负担重。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董克用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国际上,对于这一困境,都是采用全国统筹的方式来解决。中国一直在提高统筹层次,从早期的县区级统筹提高到市级到省级,逐渐走向全国统筹。
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程度存在动态变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有重要关系。比如,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曾是全国经济发展重镇。而南方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后才蓬勃发展起来的,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