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一位八十多岁父亲的自述文《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天才儿子金晓宇停在确诊双相情感障碍的1990年代,一对知识分子父母许多次试图从命运的深渊里打捞起儿子,希望他能过上某种社会化的生活,又一次次失败。他们不得不把儿子“养在家里”,又恐惧他被世界遗忘。直到生命的尽头,故事被和盘讲出,救赎得以完成。
就在同一个月,一场罕见的遗物展在上海悄然开幕,展品是跨越26年的63封家书。从家书中,人们看见一位名叫漆黔生的逝者生前的苦楚与挣扎——他曾孤独养育一个自闭症儿子,越到晚年,越是忧虑自己辞世后儿子不可知的命运。漆黔生离世当晚,儿子被送到一家敬老院,此后几乎被遗忘了十年。随着63封家书面世,人们开始牵挂那个失去父亲的“来自星星的孩子”。
这些坚强的父母,究其一生都在默默承受命运的反噬。
就在同一个月,一场罕见的遗物展在上海悄然开幕,展品是跨越26年的63封家书。从家书中,人们看见一位名叫漆黔生的逝者生前的苦楚与挣扎——他曾孤独养育一个自闭症儿子,越到晚年,越是忧虑自己辞世后儿子不可知的命运。漆黔生离世当晚,儿子被送到一家敬老院,此后几乎被遗忘了十年。随着63封家书面世,人们开始牵挂那个失去父亲的“来自星星的孩子”。
这些坚强的父母,究其一生都在默默承受命运的反噬。
天才翻译金晓宇
-
01:28
昔日主治医生谈金晓宇:不建议贴“天才”标签
17日晚,一篇题为《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新闻报道悄然在全网刷屏。很多人被父亲的坚守和身患精神疾病的晓宇展示出的才华打动。也有网友说感觉患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似乎都在某些方面有惊人的天赋,甚至用”天才病“称呼。对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高可润医生,她曾是晓宇的主治医师。她说晓宇的这个是不是天才很难界定,因为她对翻译这方面不懂,外语也不如他会得多。“但是从我接触的大部分患者来说都是普通人。那有一些病人可能是比较优秀,但天才的标签也并不一定好。天才有可能是他在一个躁狂状态下,出现的(在)有些方面表现会比较好,但并不一定是他的常态。”像金晓宇这样,如果在翻译或某一方面有擅长的事情,“我们肯定是鼓励支持的,但是不要贴一个天才这样的标签,他可能擅长做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希望他能保持他的社会功能,去继续他以前的工作是最好的”。 -
01:33
译作文字里的金晓宇,不只是“精神病院里的天才儿子”
17日晚,一篇题为《杭州男子从殡仪馆打来电话:能不能写写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新闻报道悄然在全网刷屏。很多人被金晓宇和他父亲的故事打动,但很多人其实对作为译者金晓宇的文字魅力,并没有十分了解。他所翻译很多作品,都比较偏意识流,在某种程度上他似乎在跟随跳跃的想象力上更有优势,就像一位读者评价:“译者文字中浑然天成的陌生感,刚好契合了小说的内容。” -
“住在精神病院的天才儿子”全网刷屏:“神经病”造就天才?
某些精神病人的意识已不受社会和教育等各种观念所限制,他们的思维模式当中不存在“正常人”所谓的思维框架,有着各种“正常人”看来出乎意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来自星星的孩子
-
63封家书走出自闭症儿子
自闭症儿童被诗意地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但对于漆黔生而言,养育一个自闭症孩子毫无诗意可言。从他写给哥哥的63封家书中,人们看见一位父亲的苦楚与挣扎,也开始牵挂那个失去父亲的自闭症孩子。 漆黔生在世时深知,应该让儿子“脱离我这个‘老伴’进入那个错综复杂、千奇百怪的社会。因他有也该有更长得多的生活时间”。但他无能为力。越至老年,漆黔生越是担忧自己离世后儿子的未来。 漆黔生离世当晚,儿子被送到一家敬老院,此后几乎被遗忘了10年。63封家书面世后,前去探访的志愿者发现,他得到了不错的基本生活照料,但敬老院的环境并不适合大龄自闭症者。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24日《南方周末》) -
很多自闭症儿童从未被诊断过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自闭症儿童诊断率存在偏低的问题。很多自闭症儿童只被当做性格内向的儿童,从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
一个自闭症儿童家庭为何走上绝路? ——孕妇携子烧炭自杀调查
疲惫的家庭,有绘画天赋的自闭症男孩,惊慌的家长群,难以融入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