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盲盒生意:“老伙计”与新玩意
博物馆文创产业虽发展近八年,但少有这样一个时刻,通过一款文创产品,反哺博物馆本身的影响力,甚至改变一座博物馆的命运。
责任编辑:张明萌
2019年8月,只有几个人的小作坊里,晾晒着一排刚刚成型的泥块,泥块中间包裹着各式各样的文物仿制品。花上两天或一周时间晾干后,便可再包装上架售卖。
这是最早由河南省博物院打造的一款文创产品,将考古和盲盒结合,买家可以用配套的迷你版“洛阳铲”和挖掘工具,从泥块中挖出馆藏文物仿制品,模拟真实的考古体验。
由于产量较少,且是纯手工制作,缺少烘干工具,工人们有时候甚至会发现,盲盒在包装了几天之后因为潮湿“长毛了”。
2021年,由于销量倍增,小作坊先是被扩建为300平米的厂房,又再次扩建至700平米,产能提升了80倍,一天至少可以生产5000个盲盒。
博物馆文创产业虽发展近八年,但少有这样一个时刻,通过一款文创产品,反哺博物馆本身的影响力,甚至改变一座博物馆的命运。
考古盲盒的诞生
2020年12月1日晚上,一直冷清的淘宝店突然涌来大量订单,河南省博物院文创办销售总监霍龙翔询问后才发现,考古盲盒在豆瓣上通过一条帖子走红了,这位豆瓣用户戴着白手套做了一个盲盒开箱,并写了一篇图文推荐帖,获得约7000点赞量,评论区的讨论可以翻到二十多页。
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几个月,微博、抖音、B站等短视频平台博主的考古盲盒开箱视频进一步助推了热度,加上官媒的报道,“越来越火,供不应求,在今年3、4月份达到一个高峰。”霍龙翔向《南方人物周刊》说。目前河南省博物院官方微博粉丝已从6万涨至19.2万,
最火的时候,考古盲盒1分钟进账25万元,霍龙翔回忆:“上架瞬间就没了,最快的一次,5秒钟1500个盲盒卖空了。”据河南省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介绍,从2019年下半年上市以来,考古盲盒的销售额已达3200万元。
从2020年12月1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希望合作的企业主动找上门来,截至目前,河南省博物院的合作企业已超过100家。而在2019年刚成立文创办的时候,宋华去找合作公司还会有人质问:你们的品牌是啥?定位是什么?能确定这个东西让我赚钱吗?“那时候觉得品牌的影响力太重要了。”宋华提到。
2015年开始,河南博物院闭馆重修,封闭施工5年,一度在公众的视野里消失。2019年2月,河南省博物院成立文创办,为重新开馆做准备。
部门只有4个人,挤在16平方米的文创小商店,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我们4个人什么都干,从设计、宣传、销售到授权。”宋华回忆。
有次店里上新了一款“挖宝玩具”,即从泥土里挖出文物仿制品、民间宝物。正值泡泡玛特等盲盒品牌大热,一个念头在宋华脑海里闪过:“这款产品是不是可以再升级一下?这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盲盒?”
实际上,“挖宝玩具”这一形式两三年前就在市场上出现过,由相关公司主导开发后,铺货在博物馆等渠道销售,与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