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三体》读后感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三体》读后感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高中组二等奖,作者是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龙前锦同学,指导老师:潘春林。

  “人们渴望知道天上的事情,以至于不能看到脚下的东西”,两千多年前,泰勒斯认为星空是无限的遥远和不切实际,但是在刘慈欣的《三体》中,星空是触手可及的,可当你在凝视星空的同时,星空也在凝视着你。

  《三体》是一部真正的硬科幻作品,全系列讲述了浩瀚宇宙背景下的渺小人类从认识黑暗的宇宙、挑战黑暗的宇宙,到依赖黑暗的宇宙,最后与黑暗的宇宙同归于轮回的宇宙史诗。

  首先令人目瞪口呆的是作者对于未来科技的极致想象,其中二向箔无疑是神来之笔。如何把璀璨的星空毁灭?作者想到了最浪漫的方法:变成一幅画。这正是二向箔无法逆转的降维打击,也是毁灭人类文明的最后一击。或许是梵高的《星月夜》中表现的扭曲空间的粗犷线条给了作者这绝妙的灵感吧。

  在疯狂想象未来科技的同时,作者也着力于对宇宙社会的刻画和对宇宙命运的预测。宇宙社会学,是《三体》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探究问题。从叶文洁口中两条简洁精炼的公理和两个晦涩的概念,罗辑演绎出了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这是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宇宙的无限黑暗:暴露了自己坐标的文明必将遭到无情的毁灭。这也揭示了在无限空间、永恒的时间和无数神级文明下,人类似乎微不足道。对于宇宙的命运,作者的见解则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者先用四维碎片的墓碑的隐晦话埋下伏笔,“把海弄干的鱼在海干前上了陆地,从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海是宇宙,鱼则是神级文明,这些文明为了消灭其他文明以生存不惜任意使用降维打击把宇宙从十维降到现在的三维,最后宇宙将因被将至零维而重启。这些听起来似乎有一些荒诞,但在文章逻辑的环环相扣下,却是合情合理的。作者深刻而天马行空的宏观想象,让我一次又一次拍案叫绝。

  宇宙背景下对人性的刻画以及对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的的追求是《三体》丰富深邃的思想主题。从极权主义性质的三体文明,到为了生存残杀同类的逃离地球的星舰文明,再到简单例行清理事务而用二向箔毁灭太阳系的歌者文明,这些比人类强大的文明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道德和感情漠然,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在冷酷的黑暗森林法则下,难道道德与感情是人类最大的弱点吗?难道真理真的就像维德所说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那么简洁吗?因目睹文革所带来的悲剧而对人性感到绝望的叶文洁决定向外星人求助改造人类,这是人类文明危机的起源。之后罗辑、章北海和维德这些极具理性主义的悲剧式硬汉式人物便相继出现,一次次一败涂地又一次次挣扎苟存,为地球文明的生存指明方向,他们代表了人类自强不息的意志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可是到最后,似乎是程心懦弱的决定把人类文明引向了死亡。但灾难起源于人性的邪恶,要真正的救赎地球,最终也只能回到人心。程心是一个崇高的的圣母式人物,她没有一点邪恶,一生都在攀登着责任的阶梯,她所代表的,正是人类文明所独有的,涤除玄鉴的善良的人性啊。唯有这一点,才能使渺小的人类文明在苍凉的茫茫宇宙中独树一帜。但这却是有悖于宇宙社会学中“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这一公理的。可生存就一定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吗?有没有比生存更重要的东西呢?如果有,那它在没有生存的情况下将何以寄托呢?作者在结局没有给出答案,或许他也无法回答吧。

  “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是沉思,越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越是增加虔诚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相信作者一定是怀着康德的沉思写完《三体》的吧。刘慈欣绝对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他又用雄浑的笔法完成了这部苍凉而华丽的宇宙史诗,他所带来的不只是宏观和微观的极致呈现,也是对于人性的赞美与高歌。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