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孔洞往事:战机工坊
海孔洞是大娄山中的一个巨大溶洞。从1938年6月3日开始,整整9年,海孔洞记录了中国羸弱的航空工业,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制造飞机、升空抗敌的一段往事。但这几乎无人知道。
相传洞口山壁上曾凿有“豁然开朗”四个大字,而我却找不到这四个字的痕迹。没有刻意的记忆和保留,岁月会消磨掉过往的所有痕迹。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杨嘉敏
大娄山中大溶洞
1939年10月13日,上午7点03分,汉口机场,侵华日本陆军航空队第三飞行团的18架96式中型轰炸机呼啸着离开跑道,直飞重庆,目标是重庆往南约100公里的南川县丛林乡。其时,侵华日军的情报机构,已获取国民政府在丛林乡修建飞机制造厂的情报,因南川军警及乡民严密的防奸、防特体系,日军情报人员始终无法获得准确的工厂坐标。因此,天还未亮,第三飞行团团长菅原道大少将就来到机场,亲自部署轰炸中国飞机制造厂的作战行动。
两小时五十七分钟后,日本轰炸机飞临南川上空,盘旋了一个多小时,就是找不到情报中的中国飞机制造厂,转而把怒气撒向南川县城,18架轰炸机携带的143枚各型炸弹全部投向南川县城,造成炸死平民155人、炸伤142人、炸毁房屋821余间的“南川血案”。
此后,日军又组织了多次专项空袭,但始终找不到丛林乡的中国飞机制造厂,以至侵华日军高层,开始怀疑有关中国飞机制造厂情报的可靠性。其实,以情报立国的日本,获取的中国飞机制造厂的情报是准确的,国民政府在南川县丛林乡修建有飞机制造厂。日本人不知道的是,这个飞机制造厂是建在一个空中很难发现的山洞里。
2019年8月4日这天,为了探访这段历史,我一早从成都乘高铁到重庆,从重庆转乘大巴到綦江,从綦江改乘中巴到万盛,从万盛坐乡村公交到丛林,在丛林镇摩的司机汪师傅的向导下,找到了这个叫海孔洞的山洞。
从成都去丛林,是从四川盆地向东南方进入云贵高原,盆地边缘的平行岭谷在这里硬生生挤撞出一个大娄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大娄山北缘地表,切割成谷岭相间、险峻幽深的喀斯特地貌,山峦叠嶂间,隐藏着断层、悬崖、峡谷、天坑、暗河、溶洞等自然奇观。
1938年4月,受航空委员会委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总务处少校副官廖亦民,率地质专家到大娄山勘察,在大娄山北部的南川县丛林乡发现了高五十多米、宽二十多米、纵深四百多米的海孔洞。海孔洞隐蔽性极好,洞中有暗河流出,是大娄山众多天然溶洞中的一个巨大溶洞。相传洞口山壁上曾凿有“豁然开朗”四个大字,而我在令人“豁然开朗”的海孔洞盘桓许久,却一直找不到这四个字的痕迹。
历史,其实是人们刻意的记忆和保留,没有刻意的记忆和保留,岁月会消磨掉过往的所有痕迹。
1938年6月3日,航空委员会派出的第一批工程师和工人进驻海孔洞。从此,一个飞机制造厂隐蔽在四川省南川县丛林乡(今重庆市綦江区丛林镇)的海孔洞整整9年,记录了中国羸弱的航空工业,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制造飞机、升空抗敌的一段往事。
第二飞机制造厂
1932年淞沪抗战,日军战机展现出来的威力,震惊了中国军队。不待战役结束,国民政府即派宋子文率队到欧美考察各国航空业,并最终敲定与航空强国意大利和美国分别合作建厂生产飞机。此时,距国民政府组建航空署仅四年时间。1934年5月,航空署更名为航空委员会;1935年,中国和意大利合作的飞机制造厂在南昌建成,命名为“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仿制意式飞机。到了1937年,南昌飞机制造厂计划当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游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