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丨《喧哗与骚动》中,有一位情感操控的高手
很少有人去留意《喧哗与骚动》中的母亲汤普森夫人。大家可以从她的视角再看一遍这本书,她是一名情感操控的高手。
责任编辑:刘小磊
几年前翻译了《喧哗与骚动》后,常有读者反应,看起来很费劲。或许大家会说,读书是可以的,但好书这么多,我干嘛费这么大的劲,去看这么一部不太好懂的小说呢?一些能流传久远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不少世界名著,缘起于生活中的狗血剧情,或是走入困境无法自拔的关系。文学和生活水乳交融,人的想象难以脱离生活而存在。写下《安娜·卡列琳娜》的托尔斯泰,个人感情生活错综复杂。八十多高龄的他离家出走,最终死在一个火车站,死前拒绝自己的夫人出现。没有生活里的复杂的长期启发,估计他也难以写出这等辉煌巨著。反过来,他的作品,又成为新的棱镜,让人去反观自己的生活。人能否跳脱思维的窠臼,也关系到读书之多少,思维工具之有无。
从洞察人性的角度去看《喧哗与骚动》,可以说是这是一部失常家庭的小百科。当然,常态家庭也是传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才是常态。此书中人物,很多家庭都可对号入座。主要人物中,班吉、凯蒂、昆廷、迪尔西,相关研究已经不少了,但很少有人去留意书中的母亲汤普森夫人。大家可以从她的视角再看一遍这本书。福克纳是饱蘸着厌恶,去刻画她的形象。我也发现,她是一个情感操控现象的典型人物。
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冷天班吉要出门时,家人的一段对话:
“我想你们两个最好都留下。”母亲说。“天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