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发展新党员,降速不是“瘦身”
“讨论‘降速’能否‘提质’的问题,我还想补充说一点:‘快速’不等于降低标准,‘降速’也不等于不求数量。”
“但先进的政党也难免有杂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有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混入党的组织。因此,把好‘进口’是关键。”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2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钱昊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纯洁性”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201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党员规模实施总量调控,要求“降速提质”,从2013年至今,党员总量年均净增幅在1.5%以内。
2015年,中办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将中央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写入总则。
根据这一要求,一些地方探索完善“出口”机制。2021年8月26日,中组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八大以来,已有90万名党员出党,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刮骨疗毒的勇气。”
近日,南方周末记者就党员总量调控、如何净化组织等话题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齐卫平,他长期从事共产党执政实践和理论研究,曾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
多大规模才是“适度”?
南方周末:自2013年中央提出“控制总量”以来,党员总量和增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齐卫平:我想先说一下大概的情况。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每年公布的党内统计数据,1982年十二大时党员人数为3963万名,到2012年十八大时扩大到8512万多名,30年内年均增加约150万人,有的年份净增党员人数超过200万名,如2009年为233.4万名,2010年为227.4万名,2011年为233.3万名,2012年为252.5万名。
我们再看一下十八大以来历年净增党员的情况。2013年为155.9万名,2014年为110.7万名,2015年为96.5万名,2016年为68.8万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