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月,北京“双减”落地观察

北京市西城区一所小学党委书记李筠对南方周末记者形容,自己从每天清晨6点起床便如同“上了发条”,开始不停运转,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下班。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校长分析,作业控制量以时长来计,有两个现实问题,首先每个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做同一份作业耗费时间就不一样。

曾有一名学生申请暂停学校的课程。原因竟然是,家长花费二十万元,让学生到校外培训机构上课,机构承诺能帮该生中考总分提升一百分,考上重点高中。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1年9月6日,北京某中学课后服务,初一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 (视觉中国/图)

傍晚6点已过,秋日的北京天色暗得更早。东城区一所小学门外,一位老师一手牵着一个学生,站在路边人行道上张望。路面画上了明黄色标识,标注上不同年级不同班的接送点。

两个孩子都是刚入学未满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过了半个多小时,家长们却还没赶到。小学不同于初中,老师们得等到最后一个家长来接走孩子。

这是2021年秋季学期的第17天,开学以来,课后服务全面落地。在不同城市,这样的场景都不鲜见。

9月15日,开学半个月时,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回应“双减”热点问题,强调落实“双减”不搞“一刀切”,尤其在中小学上下学时间,以及课后服务参与时长方面,尊重自由选择。

2021年的秋季学期是“双减”政策在暑假出台后的第一个学期。7月24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双减”政策,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北京市率先于8月17日发布市一级“双减”政策,之后又陆续发布多个配套的实施细则。

开学前一天,北京市召开教育“双减”工作发布会。对中小学上课时间做出调整,并要求学校每天提供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供学生自愿选择。

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个月,“双减”对校园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重点班没了,课后分层答疑

9月15日下午5时许,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中学(下称“贸大附中”)初一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活动。他们人手一把红色太极扇,一起喊着口号。

“这套操是学校配合自创的《君子之道》论语吟诵编排的,初一到初三错峰练或开展其他体育项目,从而践行‘双减’提出的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贸大附中初中部主管校长宋妍妍说,“双减”落地校园后,最大的变化在于学生们在校时间延长了。

从初中阶段看,虽然过去和现在的放学时间都是17:30,但过去,课只安排到16:30,之后是自习和活动时间,16:30之后很多学生会选择离校。而现在,根据对学生和家长的课后服务需求调研,该校实行分年级错峰放学,初一到初三依次为17:30、18:00、18:30放学。个别需要延长服务时间的,年级也会统一进行安排。

“形式上小学动静更大,初中看起来平稳,其实更要抓本质。”开学以来,贸大附中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