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9·11”,今日世界格局会怎样? | 封面人物
假如没有基地组织发起的“9·11”恐怖袭击,今日的世界格局会是什么样?中美之间的冲突与对抗是否会提前上演?
“9·11”恐怖袭击20年过后,美国开始远离阿富汗。显然,华盛顿遏制中国的战略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后“9·11”时代,中美将会面对怎样的竞争格局呢?
责任编辑:黄剑
20年前,2001年9月11日清晨,两架飞机在众目睽睽之下,撞击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塔”,另一架冲向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还有一架本来准备对准国会山庄,却没能按时抵达,乘客与劫机者在宾夕法尼亚州上空搏击,飞机失事。
20年后,喀布尔机场上空,美国和北约盟军的飞机不断起降。有人毫无眷恋地匆匆离去,有人迫不及待地卷土重来,有人焦虑万分地冷眼注视。但不少人都明白美国的这场大撤退,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的战略大转移在“9·11”事件发生的20年后已经拉开帷幕。
美国撤离这个“帝国坟场”,本希望功成身退,全力放手遏制崛起的中国。但美国发动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花费了超过两万亿美元,在全面撤军前夜,美国支持的阿富汗政府军又如此不堪一击。喀布尔机场重演1975年美军撤离西贡的混乱和难堪的场面,发生在机场的恐怖自杀袭击导致美国士兵和阿富汗平民死伤。美国人在20年的战争后撒手离开,被推翻的塔利班再次班师回朝,这对中国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20年前的4月1日,中美军机在南海碰撞。我在芝加哥市中心的酒店睡醒,打开电视机,新闻频道里充满着对中国的指责和抱怨。刚刚就任总统的小布什在此之前已宣布,放弃前任总统克林顿与中国接触的政策,并公开宣布中国为战略竞争者。中美关系乌云密布,疾风暴雨就要到来。
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时,我在香港接到美国朋友的电话,以为他在开玩笑。但我还是按原计划在恐袭发生后不到一周,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抵达我居住多年的华盛顿。这里的气氛与五个月前全然不同,华盛顿上空的气流转向,被视为战略假想敌的中国顷刻间从白宫的雷达上消失。面对本土遭受历史上首次外部武力攻击,美国朝野不知所措,同仇敌忾的爱国气氛笼罩了全美上下,任何对“9·11”恐怖袭击有不同看法的人,包括著名学者乔姆斯基,都无法逃脱“爱国者”的指责和批判。
小布什政府内部的鹰派不得不暂时放下遏制中国的战略。2001年10月,美国主导的38国联军开始了对阿富汗长达20年的战争,刚刚濒临悬崖边的中美关系起死回生。
假如没有奥萨玛·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发起的“9·11”恐怖袭击,今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格局?中美之间的冲突与对抗是否会提前上演?
“9·11”恐怖袭击20年过后,美国开始远离阿富汗,这场反恐战争终于以塔利班取代塔利班宣告结束。这意味着“9·11”的阴霾几乎彻底消散,世界进入后“9·11”时代。显然,华盛顿遏制中国的战略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后“9·11”时代,中美将会面对怎样的竞争格局呢?
如果没有“9·11”,今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格局?
美国会否有不同的对华战略?
让我们将时间推回到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这场小布什险胜的总统大选奠定了新保守主义在美国政坛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外交政策上,小布什缺乏经验,完全由副总统切尼和他在福特政府时期的上司、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主导。在2000年,中国还未崛起,刚刚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但“中国威胁论”在华盛顿上空已开始飘荡,危机感十足的美国人担心中国迟早会挑战美国的利益。
小布什政府认为,中国不是战略伙伴而是战略竞争者,并明确宣布,美国会“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台湾自卫”,他甚至不顾中国的感受在白宫住处接见达赖喇嘛。在涉及宗教自由,甚至在“法轮功”问题上,小布什政府都公开批评中国。在中国导弹技术扩散问题上,美国也极为不满中国的做法。中美军机在南海相撞,两国关系在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之后再次陷入谷底,中美难以避免地走上对抗之路。
但“9·11”恐袭彻底颠覆了小布什政府早已定调的对华政策。在中国做出与美国合作并支持其反恐行动之后,中美新的蜜月期再次到来。美国收起了在民主、人权、宗教自由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批评,在台湾问题上,也把天平倾向北京,小布什甚至称陈水扁是麻烦制造者。
中国的压力瞬间消失。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相继爆发之后,小布什政府的外交与安全重心转向了针对基地组织的反恐战争。美国朝野基本接受了克林顿为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国人的劝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是同意扩大对美国的进口,更是同意进口民主社会最珍视的价值观之一,即经济自由。”
小布什的新保守主义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后,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唾弃,也令共和党人不满。这一方面引发了美国社会求变的心态,造就了美国第一位非裔总统;另一方面也是共和党变质的催化剂,曾经支持全球自由贸易的政党演变成力挺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代表。
如果没有“9·11”事件,以及随后发生的反恐战争,小布什几乎不可能在低迷的支持率下重新当选,而会重复父亲老布什的经历,四年之后黯然离开白宫。今日的美国很可能会是不同的情形,过去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