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不只是教育的事:我在调研中接触的三个孩子

很多人都以为“教育”只是教导孩子如何学习的问题,但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孩子成绩的波动,其根源往往并不在教育本身。
母女俩离开时,我瞥见妈妈试图去挽女儿的手臂,但看起来动作有点生硬,似乎不大习惯这样。
当问到“爸爸妈妈像什么动物”时,一群孩子七嘴八舌,阿健的答案最出乎意料:“妈妈有时像老虎,有时又像麻雀。”

责任编辑:吴筱羽

当问到“爸爸妈妈像什么动物”时,一群孩子七嘴八舌,阿健的答案最出乎意料:“妈妈有时像老虎,有时又像麻雀。” (农健/图)

近几年来,对教育问题的焦虑可说弥漫于整个中国社会,无数家长都迫切想着如何提升自家孩子的成绩。我也是因为2020年参加了一家线上教育机构所做的实地教育访谈后,才渐渐意识到其中的一个误区:很多人都以为“教育”只是教导孩子如何学习的问题,但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孩子成绩的波动,其根源往往并不在教育本身。

在那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这个小团队先后在昆山花桥、浙江宁海、京郊北三县走访了多个教学点,每次都是我和另一位教育专家全老师两人,和孩子、家长、老师坐下来面对面谈。这些样本是从该机构两千多个教学点中挑选出来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例如当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竞争激烈、社区人口组成复杂,又或成绩提升明显),而学生也都是特别挑选出来的,尤其是那些老师、校长看来比较棘手难办的孩子。

下面就是他们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重男轻女家庭的姐姐

她看耽美小说,是因为消弭了两性不平等。

初见小雪,可能谁也不会觉得这孩子有什么问题。她初二了,很有礼貌,对我们的问话也都答得像是标准答案,连校长也说她来了大半年,没发现她有什么不良习惯,但她成绩就是波动得很。入学后,前半学期一度提了56分,表现很好,但近期不知为什么又下滑了。找她谈过,问她是不是粗心了,她态度倒是很好,但成绩却没起色。也想过是不是她分心了,但她也并不贪玩,课间甚至有点孤僻,不打游戏、不玩手机,除了喜欢画美女、看耽美小说,没有什么其他嗜好。

既然她喜欢画画,我们让她在纸上画下人、树和房子。她画的人是一个美女头像,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树就小多了,而房子则又比树更小,挤在角落里。她不知道,这是一个心理测试:人代表她潜意识中的理想自我形象,树象征一个人的情感,而房子则代表其内心对成长环境、家庭的认知。这幅画暴露出了她的内心: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却极度缺乏安全感,情感受压抑。

为什么会这样?这很难让孩子正面回答,我们只能从家长那边寻找答案。

小雪的奶奶是个很淳朴的乡下老人,她是临时过来的,因为原本约好的小雪母亲来不了,于是奶奶来代替。老人说,小雪非常懂事,从不惹事,也很体贴,只是成绩不太好,“我自己是大字不识一箩筐,但总觉得不能耽误了孩子,所以那会提出是不是送她来这里提高提高”。

上了一学期,成绩上去了一点,但小雪的妈妈并不满意。“数学、英语倒是上去了,语文又下来了点。”事实上,老师说,孩子的成绩通常都很难一下子全面提升,短期内集中精力先把一两门成绩提上去,这是正常的。尽管如此,妈妈还是想把课停掉不上了,省下的钱将来给小雪才7岁的弟弟在乡下盖楼。这次还是老人偷偷地把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