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博物语:世上没有时光穿梭机,但幸有博物馆

在高楼林立的CBD,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共文化空间软化着钢筋水泥浇筑的冰冷姿态,为城市注入温度。

有位苏州观众曾在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后留言:“非常美好的体验,很多细节可以看出这座城市的骄傲之处。”这是对博物馆之于一座城市的意义的美丽注解。

责任编辑:杨嘉敏

在珠江新城这朵高岭之花近旁,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平易近人许多。不同于在阳光下泛鱼鳞般青光的大厦群,环绕博物馆的枝叶葳蕤,紫荆,凤凰木,大叶榕,夹竹桃,近乎奢侈。博物馆的动物爱好者几年间已用镜头捕捉到十余种鸟类,常见的听说是白喉红臀鹎,最近又拍到了白喉黄臀鹎。流浪猫队伍时有扩大,人们在博物馆西门排队入馆时,偶尔会瞥到大草坪上它们的惊鸿一现。

位于广州城市中轴线上的广东省博物馆,像一方雕通的宝盒,环绕着花木扶疏。 (视觉中国/图)

“已预约的观众,请出示健康码”“请佩戴口罩,保持一米间隔”,疫情之后,这样的广播及人工提示在博物馆入口处循环响起。等待检票的观众行列近来有所缩水。博物馆客流上限在疫情影响下,经历了从30%逐步全面恢复又再下调的波动。2020年之前,粤博全年参观人次已突破200万,而现在更重要的,是在疫情防控与公众参观间做平衡。疫情之后,公共文化场馆的全员预约制步步推进,公众习惯要改变不在朝夕,这对彼此都是考验。

但总会有人来博物馆。

节假日里,仍有不到9点便在排队等候的观众,借着树荫,抵消一点广州夏天的灼热。拖行李箱的人风尘仆仆,结伴的老人摩拳擦掌,许多家庭的亲子时间即将开启。暑假来临,少年儿童们如潮水上涨般漫入每个空间,强烈到让人无法忽视。无论何时,电梯或走道上都飘荡着小朋友最关切的发问:“恐龙在哪里呀?”

古生物馆里的恐龙化石 (夏烨/图)

如果不说,很难想到粤博到访人数最多的会是自然资源展。这个展占据粤博三个楼层的空间,专为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