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海边的卡夫卡:找一份远离城市的工作

许多人在讨论“别处的生活”。别处究竟意味着什么?

城画君找到一些年轻朋友,他们选择了远离城市的工作,走进田野,海岛,大山……远离城市的环境是否让他们感到没那么焦虑?常与自然风光相伴的生活,真的像想象中平静又美好吗?

做海边的卡夫卡

达达

前科研工作者

西沙群岛三沙市

离最近的一线城市广州约 1200+ 公里

达达曾是南方某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在单位的时候,科研人员多是在实验室工作,他鲜有出海的机会。达达一直希望能够深入接触海洋生物的原生环境,了解更多科研工作者如何研究海洋生物。当单位发出了西沙的野外试验站的招聘资讯的时候,他很快就报名了。

他问站长,“在岛上浮潜能看见珊瑚么?”站长说,“可以,珊瑚鱼海草海兔等这些都能看见。”至此达达开始了试验站的值班工作,两年半内驻岛时间累积 10 个月,主要工作是协助来西沙做研究的科研人员。

蓝天,白云,沙滩

达达主要活动区域是永兴岛,岛上的“市区”是三沙市。他把小岛比作熟人社会,地方不大,人也不多。“感觉人与人的联结会多一些,大家见多了就会面熟。”浮潜是达达在岛上常去的活动。一般等到下午四五点,日晒没那么强烈的时候,戴上面镜,穿短裤就下水了,“这片潮间带面积不大,却近乎完美地展示了热带珊瑚岛海滨植物生态环境,海草床生态系统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过渡。”他每次都能感受和观察到不一样的东西,“看和海葵共生的三斑宅泥鱼从小长到大,看见仙掌藻萌发孢子,看见泰来草开花等等”,对他来说,这些都是难得的经历。

浮潜大概花上一个两小时。等到结束的时候,太阳正在落山,海平面特别安静。他开着车回程,走在广阔的机场大路,窗外是被夕阳染红的一片天。这个画面让他感到宁静与兴奋。

巨锥鹿角珊瑚

巨型列指海葵

海草床,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重要食源和栖息环境

身处相对“与世隔绝”的环境,达达免受了许多外界的杂音,可以静下心去做研究。两年多的驻岛生活,他出海两次,每次都是一个月。第二次出海的任务是采样正在白化的珊瑚。“了解珊瑚白化过程中具体的致病菌以及珊瑚在白化过程中菌群的演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说。

留给自己的时间还有很多。无事的夜晚,周边环境无可消遣之处,达达在房间里开始对内的思考,思考许多关于自我的问题,比如,回忆童年经历,通过解读童年去梳理自己,认识自己的性格是如何塑造的。他原以为自己是独来独往的人,没有主动联系朋友和同学的习惯,以前曾一个人在茂名某基地研究海参,一待就是几个月。

自称“社恐”的达达在驻岛期间仍感觉到强烈的孤独感和空虚感。他尝试读书去消解,增加与世界的连结感,每次从大陆到岛上都带上几本书,但似乎效果没有特别好。像是前年农历新年的期间,岛上人员很少,几乎没人和他说话,他心里憋得慌,渴望与他人有深度的交流,开始主动地联系朋友、同学,也因此慢慢地建立了更多的友谊关系。

驻岛期间,他有感到焦虑,“焦虑主要因为自身能力提升缓慢,我不知道如何利用好大片时间,有时觉得生活不够充实”。另外,同事或同辈在节奏快的城市里竞争,上升,达达却在岛上,好像没做出什么事情。在广州单位的同事偶尔会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或几个同事在群里说谁发了哪篇好文章,谁拿到了职称等等。听完这些事情,达达感觉海风都变得不那么温柔。

达达现在已回到了广州。海岛的经历让他对哈斯凯尔的《看不见森林》一句话有更真切的体会,“在无限小的事物中寻找整个宇宙,是大多数文化贯穿始终的一个悠远的主题”。今年年初,达达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想切换生活的状态,充实自己。如果给他重新选择,他仍会选择去驻岛。因为这是遵从内心的想法。他说,“选择还是会遵从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感受,没有实体化的成功标准,拒绝同质化的社会规训,真实地体会生活本身”。偶尔怀念岛上的日子,永兴岛是不对外开放的,他想到以后可能再没有机会去那边浮潜。这事让他感到些许难过。

海岛的傍晚

山里的电工男在弹琴

Escape

前电力公司基层员工 现独立音乐人

离最近的新一线城市杭州约 250+ 公里

2014 年,@Escape 大学毕业。他找了一份国企的工作,被安排到了浙江省丽水市的某个县城。县城位于海拔几百米的丘陵。人从往高的楼层往外看,能感觉到层叠的山包围着小城。他在这里生活了五年,感觉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没什么波澜,仿佛时间像是相当静止的存在。

村落的老屋

乡下的理发店

一接到申请用电的需求,Escape 和几个同事坐上工程车前往当地,判断现场情况、用电设备,再考虑立项等工作。他们经常接到的需求来自县城管辖的十几个乡,车子基本上往山上跑,开到村里的路基本是泥路。碰上雨天的情况,一下车走一走,鞋子全是泥巴。Escape 感觉这里的工作是一潭死水,不见得有长进。谈得上美好的工作经历可能是下乡去焦滩乡,老师傅带他们去吃当地有名的鱼头锅相当有名,下了薄荷叶、黄瓜一起炖煮,香气扑鼻,肉炖得入味。

电塔

上山的路都是泥路

矿洞

在矿洞捡到的萤石碎片

休息时间,Escape 没什么活动,同事里有个老乡,偶尔喝几杯。当地的酒吧没几个人。他习惯傍晚在溪边散步,中老人常聚在这片的空地活动,跳舞、唱歌。他有时停下脚步就看他们跳舞,曲目从《小苹果》跳到了《最炫民族风》。作为外乡人的他,这个地方让他感到孤单,有时他会一个人在宿舍喝酒,弹琴。那把琴是他大学时候接商演活动买的,他还记得当时唱许巍《曾经的你》,“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那时他以为自己可以成为摇滚明星。

不知几时开始,溪边空地来了几个玩乐器的老头,穿着白色汗背心。一小号,一长号,一萨克风,一小鼓。Escape 第一次听他们的歌,是《Cherry Pink And Apple Blossom White》,纯乐器演奏。这帮老头不是为了求财,退休后凑在一起玩音乐。有人是已退休的音乐老师,有人是自学的爱好者。Escape 跟他们聊得不多,每次碰上了就听几首歌,有时请几根烟,心里很羡慕老人的状态,不愁衣食,不愁生存,有一起玩的朋友,有时间玩自己的乐趣。而他经常身不由己,有时工作上的聚餐不得不喝酒,严重的时候,连喝两天,吐得身体像掏空似的。

县城里的戏台,偶尔有戏班唱《牡丹亭》

可能受到老头的感染,Escape 捡起了房间里的琴,找自己觉得好听的旋律。他试过把琴背上了小山顶,听听琴声在山间的回声是怎样的。Escape 逐渐发现自己应该往音乐道路发展,辞职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后来Escape 无法接受调岗后的工作内容,主动请辞。

陪伴五年的吉他

离开这个山区之前,Escape 特意去看了看几个老头,也没跟他们告别,像以前一样抽几根烟,听几首歌。当天,老头们演了《红河谷》这首歌,Escape 记得歌词,“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他夹烟的手指微微颤抖,趁着眼红之前转身离开,向着老头的方向挥了挥手。五年了,他对这里有些感情。

Escape 如今在杭州某琴行教人弹琴,在网上发行了两张爵士风格的迷你专辑。如今发行歌曲不一定要依靠唱片公司,个人通过流媒体音乐平台也能发歌。他之所以选择在杭州做音乐,是看中杭州在独立音乐上的场景感,这里音乐演出多,聚拢了不少独立音乐人、独立乐队,彼此交流、合作的可能性会更多。“如果那小地方有很强的音乐场景感,或许我就继续待下去,山里的环境好,人少。我看到人多的场面就烦躁。”

今年农历新年之前,他和老同事回山里走一趟,感觉心态已经不同,“像是去旅游的心理,看哪里,吃什么都是新奇的”。他想找采样老头们演奏的声音,合到他的新歌《谁是归人说不准》,遗憾,没碰着。Escape 计划国庆节假期再跑一趟,“这首歌没他们不行,是我写给这个地方的”。

香火不停的庙

山顶

“远离城市”的工作还有很多种——

@诗雨:上班两年,身体毛病频出,精神压力大。我在大城市待业的一段时间,经常日夜颠倒,自律性很差,后来跑去山里的道观当道士,工作不难,打扫,接待香客,偶尔下山进货,闲时和师兄论道,晒太阳,看叶子飘落。这段时间,我感到身心健康,没有职场的勾心斗角,没有日夜颠覆的煎熬,所有事情都在一个近乎自然的规律里进行,有花开就有花谢。

@红心A:四年前,我厌恶在广告公司频频加班的工作,受同学邀请去南方一农村合办农家乐。事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难免听到了一些非议,“怎么高材生都来种地”。后来生意起步了,这种声音就慢慢少了,我们忙不过来也会请乡民兼职,除草,施肥,摘果,打包。做农民的日子,真的是“日起而作,日落而归”。每次收获农作物,我都很开心,看着自己的劳动都有结果,心里美得很。

@沉鱼怪之吻:河北乡下生活了三年,我调侃自己是“孤独的守闸人”,可能生性爱静,这个工作挺好的,我不用和太多人打交道,每次就看水位,守闸,闲时就去钓鱼,孤独,但不寂寞。

远离城市的工作或许不是简单为了逃离大城市的压力或杂乱的人际关系,而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体验不同的环境或经历,从中认识自己在乎的、想要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样子。无论最后是重新回归大城市或继续在当地坚守,经历本身都是一种人生的收获。

(来源:城市画报

网络编辑: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