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龙女到李莫愁
民进党因抗议陈云林访台而动员的“围城”,触发被称为过去10年来最严重的台湾警民暴力流血冲突,处于漩涡中心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被外界讽以“暴力小英”的称号。
【新君王论】
11月6日,民进党因抗议陈云林访台而动员的“围城”,触发被称为过去10年来最严重的台湾警民暴力流血冲突。之后,处于漩涡中心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被外界讽以“暴力小英”的称号。对此她只有报以无奈的苦笑,“这辈子没被人这样骂过。”
没想到,昔日被称为“小龙女”,出任党主席之初获各界相当正面评价的蔡英文,一夜之间却几乎落得形象尽毁。
曾几何时,形象清新、以理性冷静见称的学者型政治人物蔡英文接任民进党党魁,着实令人耳目一新,让厌倦了阿扁那种劣质政治的人充满了期望。
事实上,最初蔡确实如一洌清泉,提出了全新的政治思维和理念。有关她主张不要唱衰马政府,应进行理性批判,以台湾利益为重的那种“忠诚反对派”的理论,笔者已在本专栏介绍过。这种优雅的政治风格,当时即获得民众掌声,称赞她为反对党的角色作了全新的诠释和演绎,令人觉得她将带领民进党告别偏激的深绿路线,顺应世界潮流,向政治光谱中非蓝、非绿的中间选民靠拢。
只可惜,政治斗争的残酷,令空有理念抱负,却拙于政治操作的蔡英文,旋即被迫入死角。
过去几个月,陈水扁因为贪污案而狗入穷巷,蔡一直有意和阿扁切割,但后者却千方百计想“劫持”游行,以民进党作为自己负隅顽抗的最后政治筹码,从“8·30”到“10·25‘呛马’大游行”,都屡次想插手操控,使之变调为挺扁。对此,蔡英文得步步为营,设法稳住甚至被迫接手挺扁的深绿支持者,以防扁属阵营煽动这一块深绿出走,导致民进党分裂。因此蔡也只有被迫越走越激,企图赶上他们的步伐或至少不被抛远。毕竟,深绿族群才是民进党的基本盘,如果连基本盘都守不稳,民进党将进一步日薄西山,遑论卷土重来。
若要稳住深绿族群,紧抓统独议题无疑是不二法门。因此当陈云林访台时,他们也就不能以平常心看待,而是视之为绝不能错过的议题,不但是要让绿营再次以悲情牌走出贪污案下的阴霾和抑压,更要防止被扁营藉词夺权和“劫持”,架空蔡英文甚至取而代之。事实上,早在“10·25‘呛马’大游行”中,已经有人向外放话,说蔡的动员能力不如前“总统”陈水扁。
但只要群众纠集起来,运动就会孕育出自己的逻辑,不再为发起者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甚至连发起者自己,都会被这种“广场的逻辑”所感染和主宰。被民进党所动员起来的群众,正如当地一篇报章评论所言:
“……在群情激愤下,成为蔡英文再也无法疏散与引导的滔滔洪水,冲破了警方堤防,也终于淹没了民众对蔡英文领导民进党浴火重生的信心。”
事发当天,即使蔡英文自己,最终也被群众的狂飙冲昏了头脑,在台上喊出很多偏激、不该说的话出来。昔日的“小龙女”,仿佛变作金庸小说中的另一女角——苦大仇深的李莫愁。
“围城”后造成流血冲突,蔡英文指示将处分不听指挥的党员,但阿扁又进行“政治抽水”,说马英九才要负最大责任,不明白为什么蔡要处分民进党员。
蔡英文当上民进党主席,原本是党内各派系妥协下的产物,并没有太雄厚的实力,作为一位平素独来独往的学者型人物,更没有忠诚支持者,民进党内盘根错节的扁系势力一再进迫,她很快便变得左支右绌。
冲突当天,蔡英文控诉马英九镇压人民,却要在野党负责,说“我们不承认他是总统”、“马英九不配做台湾人的总统”。她还站在“民主战车”上向民众预告:“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会时时在街头见面。”近日她似乎又想改口补救,先是强调未来将采取“议会路线”与“街头路线”并进、互补的策略,并以议会路线优先,后来又呼吁要进行“朝野对话”。
蔡英文的表现明显自相矛盾,前言不对后语,陷入进退失据。
这也难怪,根据台湾《联合报》的民意调查发现,61%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已经逾越民主抗争界线,49%的民众认为民进党应为街头冲突负主要责任,更有53%的民众不满蔡英文处理群众抗议时的表现。
而台湾《苹果日报》民调亦显示,61%的民众认为流血冲突是蔡英文以及民进党作秀所致。蔡英文前往医院探望冲突事件中的伤者时,就有市民当面骂她“害那么多人受伤”、“无耻”等,场面十分尴尬。
蔡英文陷入了巨大的压力当中,更大问题是,这与她原本想带领民进党走的告别偏激和深绿、顺应世界潮流、向中间选民靠拢的路线,愈来愈远。
蔡英文的故事告诉我们,政治不是单凭一腔热忱、一套理念,就可以成就大业,如果缺乏实力、缺乏政治操作的技巧,在一个处处是猛虎豺狼的世界,最后往往只有落得灰头土脸,甚至含恨而终的收场。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系高级导师)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