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一个苗寨的振兴
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是湖南省内第一批。脱贫之后,十八洞村的发展方向率先转向乡村振兴,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八年来,见证十八洞村变化的孩子们也逐渐长大了。2013年后,十八洞村陆续走出二十多名大学生。2021年村两委换届,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了80%。
1996年出生的施林娇,是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疫情过后,她决定留在村里,陪伴爷爷的同时,继续探索短视频和直播。她看重的是这个村庄的发展机遇。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20日《南方周末》)
发自:湖南湘西
责任编辑:谭畅
在“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纷纷把自家的吊脚楼改建成农家乐和民宿。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旅行团,常来这里参观、游览、学习。
但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片区,若要搭乘公共交通来到此处,就要先到湖南张家界、吉首、怀化或贵州铜仁,这些城市的汽车站里有通往花垣县城的班车;花垣县城又会有发往排碧乡的村际客车,一天四次,乘客中途下车,沿着曲折的乡间小路走上约莫30分钟,才能看见这座位于湖南与贵州交界的村庄,已在群山中静立了数百年。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视察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治贫思路。2012年,中国共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9899万。以十八洞村所在的武陵山片区为例,71个片区县里,有64个县需要重点帮扶。偏远、多山、远离城市的现实条件,流失的青壮年劳动力,与城市相比差异巨大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公共福利资源的差异,成为这些地区“顽固性”贫困的共同特点。
2013年来,中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行动,誓在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8年之后,《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现行标准下的近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得以消除。
十八洞村也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完成了蜕变:2017年2月,十八洞村名列湖南省第一批脱贫摘帽名单;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提升至2020年的18369元;旅游之外,种植、农产品、刺绣等产业也相继建立,与2013年相比,村集体也由当年的年收入零元提升至2020年的200万元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认为,“精准”是十八洞村扶贫的精髓,也让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重大转变。
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之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十八洞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扶贫先扶志
2021年4月底,南方周末记者回访十八洞村。汽车进入双龙镇,便看见公路边竖立着“十八洞片区欢迎您”的红色标语。时值五一前夕,十八洞村车流如织,每天前往考察学习的队伍络绎不绝。
大多数游人如今来十八洞村,第一站都是村部旁的博物馆。那里陈列着村庄贫困的过去和兴旺的现在。参观后,讲解员会带领队伍来到梨子寨。沿着石阶绕寨子走上一圈约莫半小时——并不需要太久,人流就能为村民带来过往难以想象的营生。
地处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至今保留了诸多苗族古老的风俗:木质吊脚楼、火塘、苗鼓、苗医和苗绣……村子的四个寨子分散在四个临近山头,山间是村民世代开垦耕作的梯田。人们在这里相互结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