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消费结构升级将产生一批新一线城市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5.9%,估计到2025年这一比重将达到50%或者接近52%。

过去制造业发达的地区,有可能成为中国新的消费中心。

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有可能推动成都等城市成为中国的新型一线城市。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莫闻

迟福林。 (VPHOTO/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与过去提的刺激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十四五”时期的消费有什么变化?哪些城市将成为引领消费的中心城市?海南自贸港在中国消费格局中的角色和定位是什么?

南方周末为此访问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他表示,中国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而服务型消费社会对产业变革、扩大消费需求等将产生多方面影响。在制造业转型、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一批新一线城市即将诞生。

中国将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

南方周末:“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与过去提的刺激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迟福林:无论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核心和关键都在于扩大内需。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疫情严重冲击的背景下,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支撑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引擎。

与以往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无论产业结构变革、消费结构变革,还是城乡结构变革,都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

产业结构变革中,我国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刻。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刚达到50%左右;到2025年,有可能到5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发达国家占比大约在70%,我们差了近20个百分点。在产业变革上,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消费结构更是如此。在服务型消费占比上,我国与发达国家至少有20个百分点的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老百姓需求结构也变了,消费结构升级正处在关键时期,估计未来服务型消费每年大概以0.8-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服务型消费有可能超过50%,达到52%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而服务型消费社会对产业变革、扩大消费需求等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另外就是城乡结构变革。我国城乡差距还很明显,目前农村消费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