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卷谢幕——

13年间,江苏卷的命题有过不少大胆尝试,例如取消选择题、提高语文数学分数、降低英语分数等,也经历过将材料作文改成命题作文、又改回材料作文的反复探索。

骆冬青觉得,人们说江苏卷难,有可能不是因为试卷本身难,而是对于最终招考人数比例的直观感受。

在2000年代,自主命题曾是一股高考改革浪潮,从2002年的北京开始,最多时,有多达16个省市采用自己的高考试卷。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0年7月9日,高考结束,南京市第九中学考点,考生们走出考场。 (ICPhoto/图)

参与过四次高考命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骆冬青记得每一次的经历。

起初是在4月底开始“入闱”。有一回是到无锡太湖边一间疗养院里集中隔离命题,江南的春天,往往阴雨连绵,手机上交,签一份为期五年的保密协议。大学教授、高中老师、教委教研人员等组成的七人小组日夜讨论不断,有时争得脸红耳赤。

“入闱”要持续到高考结束——也就是集中隔离一个多月。

不过,江苏卷语、数、英的“入闱”已经结束了。自主命题17年后,高考江苏卷于2020年7月初高考结束后谢幕。从2021年开始,江苏语数英高考将启用全国卷,仍继续自主命题的省市仅余京津沪浙四地。

江苏省从2004年开始自主命题。2008年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考改革——这一率先开展的改革,正是如今推广全国的新高考改革的前身。

长达17年的自主命题中,“08模式”实行了13年。13年间,江苏卷的命题有过不少大胆尝试,例如取消选择题、提高语文数学分数、降低英语分数等,也经历过将材料作文改成命题作文、又改回材料作文的反复探索。

江苏卷在符合全国高考出题要求的背景下,一度被认为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能反映出较为先锋的教育理念,但又因其种种改革创新而备受争议。在许多学生家长、老师专家眼中,江苏卷的难度在全国排名靠前。高考后,即使邀请现代文阅读篇目的原作者来解题也有可能“答不到点子上”。

2020年高考结束后,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多位江苏卷历年命题人,试图从他们的视角,还原江苏卷的命题特点和规律。而这一段历史,一定程度上也映射了新高考改革的轨迹。

“这场高考改革震荡很大”

“从题型上看,江苏卷有别于全国卷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取消选择题。”一名参与过2014年数学命题工作的老师则指出。以数学科自主命题为例,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减少选择题的比重。自主命题的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取消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分数的比例。2006年,选择、填空、解答题量由2005年的“12+6+5”,调整为“10+6+5”,总体量减少了两道,同时减少了客观题(选择题)的分值,增加了主观题分值。

2008年是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年,选择题正式退出江苏卷。考试说明明确指出,2008年高考江苏数学卷的必做题部分(文、理都做)只由填空题与解答题两种题型组成。语文卷亦是如此,将考察语言基础知识的选择题改成了表述题。

这项改革至今颇受争议。取消选择题意味着考卷难度加大,这在全国高考试卷中尚属首例。

多位命题人回忆,取消选择题无论在数学命题组还是语文命题组都是一件“顺理成章、大势所趋”的事。前述数学命题人表示,当时命题组认为选择题对学生的考查不够真实,一部分学生连蒙带猜可能就选对了。这对真正“懂”的学生来说,就有失公平。

但也有命题人提出,取消选择题可能让考试时间变得更紧张。后来,命题组达成共识,通过设定题目难度更有层次来避免这一问题。

也是在2008年,江苏卷迎来了赋分权重上的重大变革,这是受到了高考改革指挥棒的影响。

这一年,江苏卷的总分由750分调整为440+40分,其中语文、数学总分从150分提高至160分,英语总分从150降至120分。另外有40分的附加题,根据学生选文理科的不同,分别放在了语文和数学卷的最末。

多位命题人均表示,分值的增减是“跟着制度变的”,是受到新高考改革的影响作出的调整。这一年,江苏省经过此前长达三年的研究,开始推行普通高考改革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即语数英三科,学业水平测试即“小高考”。高考总分仅仅由语数英三科相加,其他科目打等级。

“为了表示对语文数学的重视,突出主科地位,增加了分值。”骆冬青坦承,“江苏省牵头的这场高考改革,震荡很大。”

这项改革在全国是首创。次年,安徽省开始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曾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当时教育部有意进行高考改革,认为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若能率先试点,对全国高考改革会有借鉴意义。

弊端随之日益凸显。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实行的是七门副科全考,其中两门为选修测试,考评方式不同。原本期待学生在成为一名“通才”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特长科目。实际的结果却是,学生往往在把所有副科考一遍的路上“疲于奔命”,而在选修时取向功利。

类似的弊端,也出现在日后试点的新高考改革中,体现为“物理无人选考”,并引发巨大争议。

回到2008年的江苏高考,改革压力堪称空前,但在不少命题人看来,江苏的语文卷还是熬出了一些特殊的气质。

文科卷,语文整整占有200分的分值,其中40分的附加题让命题组成员“挖空了心思”。骆冬青说,附加题要拉开差距,让语文、文学以及覆盖的知识体系更有梯度。相应地,在江苏自主编写的语文教材里,就纳入一些古典文学名著,比如《史记》、唐诗宋词、《红楼梦》等。

不过,语文卷增加的10分全部落在作文上,也曾引发命题组内部的争论。有43年教龄的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高潮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起初确实有不少命题人曾讨论过作文分值是否应由60分变为70分。

高潮认为,作文是语文卷中最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部分。但也有的命题人并不赞同,有人就认为,语文总分加10分全部给作文部分,很可能造成评分主观性太强,随意性比较大,难以有个统一标准和规范,对学生也不公平。

争议之外,多出来的10分,还是一直给了作文题。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之争

作文命题本身就是语文卷的重头戏,加分又全落在此,江苏卷的作文题自然备受关注。

“有哲理,有诗意,基本符合历年江苏自主命题的特点。”骆冬青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道2020年江苏卷作文题。

他曾四次参与高考江苏卷语文科命题工作,且主要负责作文命题。

2012年江苏卷的作文命题“忧与爱”就出自骆冬青之手。这一作文题属于典型的命题作文,给出材料,增加感悟、想象和思考的维度,要求考生自由选择文体,在题意的限制中作文。

多位命题人透露,实际上,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的作文命题大都是材料作文,这源自教育部门的要求。但江苏卷的语文命题组多次希望能改变材料作文的范式,也是材料作文存在的弊端——题面给出一段文章,让学生在字里行间琢磨,抓角度。如果学生正好抓对了角度,怎么写都能成对题的文章。但往往会有学生揣摩偏了,抓住的那一点不是材料的意思,很容易偏题。

“实际上,材料想表达的就那几个关键字,直接点明不好吗?”骆冬青说。

但命题作文要直接给出关键词,更加考验命题组的出题能力。

2012年命题组讨论作文题面时,有过多种不同意见。以往题面,往往由两两对立的一组概念构成,如“沉稳与灵动”“利与弊”之类。最后达成共识,题面的词不能由反义词组成,这样写作发挥空间就缩小了。骆冬青说,最后题面选择了“忧”“爱”这两个词,原因在于“忧的反义词不是爱,爱的反义词也不是忧,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具有情节,有感情的跃迁,题面就有层次,有点难度了”。

题面背后,命题人往往希望能引申出一些哲学命题,这也是江苏卷作文题的一大特点。

高潮观察,在作文命题上,全国的作文命题分为两大流派。江浙沪地区的作文命题称之为“海派”,北京、北方地区则称之为“京派”。“海派”的作文命题,大部分都是思辨类的作文,“京派”这几年,基本都是任务驱动型的,结合时事新闻作文。

不少命题人并不赞同作文题目过分时事化,而应该更多引发学生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以2020年高考作文题为例,江苏卷作文题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上海卷作文题为“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浙江卷作文题为“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均富有一定哲学意味。

在作文命题原则上,骆冬青还认为,作文题要出得难一些,才能激发写作欲望,才更能提供深层次的构思空间。题面要经得起分析,概念之间要构成一种比较巧妙的关系。“这种关系应当能够深入人心,或者说深入到人的生活,乃至于生命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些东西。”骆冬青说,“如果光出一些空洞的作文题,题面虽然好看,但是学生一写起来就很难写了。”

命题组也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题。高潮参与命题那一年,作文虽然是命题作文,但给出了提示语。高潮解释,提示语的作用不是暗示学生,而是提示学生从哪方面去思考。所以,当时对于提示语的撰写,命题组的想法是既要给出题面的内涵,要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把握,同时也不要给予太多外延,要对题目有一定的限制性。

在高潮看来,“这样的命题已经非常接近材料作文,是在向全国卷靠拢。”

回归全国卷,还是坚持自主命题?

回归全国卷是在2019年确定下来的。2019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江苏将从2021年正式实施“3+1+2”高考新方案,总分恢复为750分,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将采用全国卷,同时合并本一本二录取批次。

一方面,高考新方案与江苏省此前的高考改革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处,另一方面,江苏卷此前也已在逐年向全国卷“看齐”。

多位命题人透露,从2017年以后,江苏卷的命题要求中就有跟全国卷接轨的要求,“适当参考全国卷范式”。

一位语文组命题人表示,全国卷比江苏卷更注重阅读,阅读体量增大以后,考试时间就会紧张。于是,取消选择题十余年后,江苏卷又逐步恢复了一些选择题,保留部分简答题。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命题的题型基本都向全国卷“看齐”。

高潮发现,实用类文本阅读,过去江苏卷的选篇大多是一则人物传记。自从2017年以后,江苏卷开始增加了新闻、科技说明文的选篇比重,而且多达三四则,以此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另一个差别在选题顺序上。为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全国卷一开头就是阅读题,把语言知识运用放在后面。高潮认为从人的认知规律来讲,考查顺序还是应该由基础知识到阅读,再到综合写作。

背诵默写方面,全国卷的要求也比江苏卷高不少。江苏卷的背诵篇目只有三十多篇,这两年增加到四十多篇,但从全国的新课标来看,要求学生背诵的是72篇。

跟着全国走,还是坚持自主命题?前两年,江苏省教育厅曾召开过相关座谈会,高潮也是参与座谈的老师之一。他回忆,当时参与座谈的有高校教授、中学老师和教育系统教研员三类人群。每一类别先分开讨论,再是大家聚集起来讨论。

有老师认为还是要坚持自主命题,江苏卷十余年已经形成自己独有的命题特色;也有老师认为,虽然做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试卷难度比较大,融入到全国卷以后,江苏学生可能更有优势。

甚至有老师对高潮直言不讳说,高潮也是命题人,出题考倒学生、考倒老师。高潮只笑而不语。

对于“江苏卷难”的传言,骆冬青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一开始就为之“辟谣”。他解释道,一方面高考本身就是选拔性考试,命题必然要强调区分度,考出层次。按照考试科学而言,以语文为例,是有平均分作底线的,如果高于或低于平均分,考试的可信度就会打折。当然,确难排除个别题目因太难而丧失区分功能的情况,但极为罕见。另一方面,人们说江苏卷难,有可能不是因为试卷本身难,而是对于最终招考人数比例的直观感受。

那是一场无疾而终的座谈会。高潮回忆,那天雪下得很大,会议开了整整一天,争辩不断,很多问题都难以达成一致。江苏省教育厅相关人士也并未作明确表态。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跟全国的形势结合起来,全国一张卷,比较公平公正。”高潮说。但他同时呼吁全国一张卷以后,能给予江苏命题组一定话语权。

骆冬青认为,江苏卷将平稳回归全国卷,不会对教学和备考产生影响,因为两者的命题大方向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年代,自主命题曾是一股高考改革浪潮,从2002年的北京开始,最多时,有多达16个省市采用自己的高考试卷。而随着改革趋势变化,陆续有省市结束自主命题。

从2021年起,自主命题的省市减少到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四地。而浙江在2020年高考前夕也已经明确,按照新高考改革要求,自2023年起,语数英三门科目均使用全国卷。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