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看“批改作业令”:
吕玉刚强调,批改作业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使命所在。
责任编辑:吴筱羽
过去数年,学生做作业到深夜、家长批改作业“苦不堪言”成为一种教育怪象。
2021年2月23日,作业问题又一次出现在教育部例行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强调,教师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就在同一天,上海某小学新学期第一场会上,老师们得到通知,下午三点半下课后,延长一小时再放学。这一小时,是用来完成作业的。
该校一名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项“不把作业带回家”的新政由上海市教委提出,已在上海市静安区开始试点。她所在的学校准备下周起,以学生自愿为原则逐步落实。
“不能各留各的”
控制好总量,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基础。
吕玉刚提出,学校应当加强学科组、年级组关于作业的统筹,不能各留各的,语文留语文的,数学留数学的,加在一起就过量了。学校应建立作业的公示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
事实上,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中,对书面作业总量就已作出“严控”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
在布置什么作业的问题上,吕玉刚表示,作业难度水平应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标要求;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和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
他还建议老师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对于近两年备受家长关注的作业批改问题,吕玉刚强调,批改作业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使命所在,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发挥好作业对巩固学生学习成果、老师科学评价、诊断学情、有效实施因才施教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工作。这个工作要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来执行。
“作业批改之后,要认真进行反馈,特别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解答、辅导,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吕玉刚说。
老师的负担
此前,多地已经明令禁止家长代批作业。2020年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发布了《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其中就明确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业。规定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学生的作业全部由老师批改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所有的批改任务全部由老师来做,老师负担也会很重。”一位有30年教龄的山东某县数学老师对南方周末记者坦承。
这位数学老师透露,他布置作业一般选用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辅资料,学生在半小时左右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学生仍然需要家长协助。他现在带两个班,每个班45名学生。一次作业批改需要花费两节课共90分钟时间,每天如此。
按照时间表,该数学老师每天要上两三节课,加上备课、教研等,时间其实很紧张。“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应付各种上级检查,这些检查都和考核挂钩;此外考勤、理论笔记、学生成绩、常规检查、业务学习、论文、优质课等都要量化积分。”他说。
这也是几乎每位老师的日常。越是高年级的老师,批改作业花费的时间越长。其中,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最耗时。
让家长帮忙监督作业,其实效果并不理想。浙江衢州一位语文老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本来老师让家长帮忙抽查学生背诵、默写,是希望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但实际上家长没有时间或是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往往是自己糊弄了事。
前述上海的小学老师教的是一年级语文,虽然没有书面作业,但上学期她会让学生在学校订正默写,拿回家给家长签字。她认为,这是一种很能反映出孩子在校学习程度的形式。她担心如果“一刀切”,把所有家长监督方式都取消了,家长只能直接找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对老师而言又是另一种负担。
她还介绍,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口头作业完成的质量,必要的时候老师还是会请家长监督,最后签字确认学生已经完成。但一旁的同事插话道,“现在也不让了。”
网络编辑:邵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