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金华大岭村娓娓道来

和“活化石”古村不一样,大岭村子孙后代有能力进行更新改造,理所当然有寻求现代化生活空间的权利。

岁月蹉跎680多年,大岭村原先的山川沟壑没有变,原先的选址定位没有变,原先的结构形态没有变,原先的禹王庙、古窑遗址依然故我,原先的大禹井至今水泱泱还供人取用。大岭村的生态没有变,这才是最有保留价值的。

责任编辑:杨嘉敏

车子九拐十八弯地奔向大岭。

大岭者,崇山峻岭也。山有多高?五六百米;岭有多陡?四五十度。借用毛泽东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形容,甚为恰宜。从前,这个又高又陡的大岭,是人们翻山越岭前往金华山双龙洞、冰壶洞景区及里宅、鹿田、弹子下、盘前等等村庄的必经之地。

我没想到大岭也是村庄的名字。

夕阳慢慢西下,余辉斜照漫山遍野的新房子,太漂亮了。我大为惊喜,忙不停地按相机快门,生怕眼前美景会在眨眼间跑掉。这是一幅幅新版本的山居图画吗?仅仅屋顶,就有红的双坡顶、蓝的四坡顶、灰的平顶和黄的平坡结合顶等不同;而外墙饰面,或粉红色的涂料,或浅棕色的喷沙,或淡黄色的真石潻,或花式粘贴的缸砖,五花八门,生机勃勃。

夕阳余晖笼罩下的大岭村 (洪铁城/图)

大岭村生活着的多是翁姓人。《翁氏宗谱》载,他们来自福建浦田,两兄弟,一个落户金华城东上浮桥,一个选择大岭筑宅而居。680多年了,大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有144户,420多人。

原先歪歪扭扭的泥墙房子、碎石房子,大多拆掉了,只存下三四座当“古董”。原先七高八低、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如今已经变宽了,平坦了,好多还改成黑油油的油渣路。

大岭村党支部书记翁健余说:“我们拆掉的泥墙房子、碎石房子,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少数几座是民国期间建的,全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