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连杀人犯都不愿破坏放电影”

“如果他今天看不成22号新闻简报里面的一秒钟他女儿的影像,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在这个巨大的遗憾面前,他要争取,他要捍卫,他必须要有办法。”

责任编辑:邢人俨

劳改犯张九声八年未见女儿,为了能看到《英雄儿女》播放前女儿的一秒钟影像,他从劳改农场逃出来,寻找电影胶片。 (资料图/图)

《一秒钟》是一部因胶片而起的电影,也是张艺谋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看电影”的故事在张艺谋头脑里至少盘旋了十三年。他的老搭档、编剧邹静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与张艺谋合作《千里走单骑》后,2007年,两人在纪念戛纳电影节六十周年的短片集《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中再次合作,邹静之为张艺谋写的剧本《露天电影》,被拍成一部三分钟的短片,就叫《看电影》。邹静之和张艺谋为此聊了很多看电影的经历,也许是意犹未尽,之后的十年中,张艺谋总会提起:拍了这么多电影,什么时候能拍一部与放电影有关的电影?

“这十年对我们来说变化太快了,转眼拍电影不用胶片了,放电影更没有胶片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取代了很多旧时的东西,甚至来不及回望、告别,一些东西就被碾碎、消失了。原来看好的电影题材,你觉着是压箱底的宝石,才过几年啊,再打开箱子一看成石头子儿了。”邹静之对南方周末记者感叹。

2012年,中国电影院线的数字放映机已经超过九成。2016年,上海电影技术厂关闭了国内最后一条胶片生产线,中国彻底告别胶片时代。

2017年,张艺谋给邹静之写邮件,说自己想拍一部“放电影”的电影,“为纪念也好,怀旧也罢,都可以,说得再简单点,就是要拍一部自己想拍的电影”。他在信中表示已经想清楚了故事方向——“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故事,政治和苦难都是既远又淡的背景,有一点《活着》的意思,也有点儿冷幽默,格局很小,没有流行的那种戏剧性,贫瘠年代看电影的兴奋和满足,通过‘胶片’的不断‘转动’,传递一份情感,让我特别迷恋。”2017年底,两人开始了剧本创作,距离《一秒钟》正式上映,中间隔了三年。

“在物质和精神都很贫瘠的年代,看电影就是一个狂欢,是仰望星空的那种梦幻跟快乐。”张艺谋在记录《一秒钟》幕后故事的同名纪录片里说。

女儿的“一秒钟”

胶片,是《一秒钟》里重要的道具,重要到什么程度——像一个主角。“其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等波折牵着事儿和人走,人物改变了,故事展开了,放映员、观众都与胶片有关系。”邹静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故事因胶片而起——张译饰演的劳改农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