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学人的洪仁玕
(本文首发于2020年11月1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日本学者仓田明子《十九世纪口岸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化——洪仁玕眼中的“洋”场》一书,以香港、上海为舞台,以洪仁玕、王韬这两个传奇人物为主角,串联起近代早期中国人的新知识接受史,切入角度新颖。她利用教会档案“重建”史实,也将沪港(江南-岭南)摆在传播新知识的同等地位,认为两地处于一个共同的“场域”之中。
仓田明子回顾了近些年国内对徐寿父子、华蘅芳、王韬等“口岸知识分子”的研究,作出委婉批评:“上述研究运用了大量中国国内史料,却鲜有涉及海外的西方资料,另外,仅把上海作为主要研究地区,而实际上香港、广东也有许多接受西方知识、参加洋务运动的知识分子,而关于这些人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汉学家将上海、香港认作19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口岸,这个判断大体准确。大陆研究近代口岸的学者,出于上海史料易得的原因,几十年来重上海而轻香港,仓田明子的批评使人警醒。早期的传教士几乎都是先到香港,其中部分人再转战上海。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上海出版的《六合丛谈》作者群高度重叠,先后挑起在中文世界传播新知识的重任,而洪仁玕、王韬都有着沪港两地的工作经历。
独特的洪仁玕
作为太平天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