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其 慢慢吃掉那个苹果

有时候毕赣觉得李鸿其像小动物一样,对一个镜头有很多的反应,甚至会过多,他喜欢李鸿其那些不由自主的神经质细节。他无法说李鸿其是完美的,但是否完美不重要,对于表演来讲,李鸿其的状态让他觉得罕见,有一些超乎预料的东西,那种没法预期最珍贵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杨静茹

演了爱情商业片男主角林格后,李鸿其每天在家看看社交平台上对于电影的评价。“怎么会这么说,我明明很认真在演呐!”尽管《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在七夕档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李鸿其还是留意到了很多来自他的演技粉的质疑。

李鸿其很清醒,对于“他怎么开始接商业片了”的声音了然于心。观众喜欢看他的文艺片,喜欢看他演现实主义题材,喜欢看他塑造的底层小人物,喜欢他在镜头前那股子毫无表演痕迹的真实;因此,自然会在他成为偶像剧男主角的时候,打一个大问号。

但这些尝试都是他主动选择的。他不想被定义为文艺片男演员,也相信不同族群的观众审美各不相同,作品和演员的相遇本就是一种缘分,而来自观众的褒奖或批评则是这种缘分下的一种不可知。

1

在导演姚婷婷最开始想到让李鸿其演《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中的林格是看了他在《缝纫机乐队》里的鼓手炸药一角,她被李鸿其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和大银幕魅力吸引,随后又去看了他一系列的文艺片作品。

《缝纫机乐队》

姚婷婷的预想中,饰演林格的演员需要符合两个基本点:第一是可塑性强,第二是真诚,有赤子之心。在见到真人前,姚婷婷以为李鸿其不爱说话,会很内向;结果,李鸿其不但对自己要演的角色有很多想法,还很会开玩笑,她觉得自己找对人了。

在李鸿其看来,林格内心纯真,对爱情有某种固执,仿佛他自己的国中时代,没有想很多,只是纯粹喜欢一个人。随着慢慢长大,人会多维度地去考量一段感情,林格的“刚好不在乎”打动了他。

回忆两年前的拍摄现场,姚婷婷记得,李鸿其是个特别投入的演员。他在开机之前就会把自己扔到角色里,每次到片场,都是带着状态来的。姚婷婷经常觉得跟刚到片场的李鸿其打招呼或者说戏,面对的都是林格本人。李鸿其还会从角色的角度写日记,把这个人物前前后后的故事和自己对其感情的理解都写下来。姚婷婷经常收到李鸿其发来的超长微信,两人的微信对话框中可以看到大片的白色。

影片中,林格第二次看到邱倩去世,回去收拾东西,有一个砸镜子的画面;拍摄时,李鸿其打完之后满手是血,但他自己没怎么在意伤口,拍完一个人跑到休息室,哭了很长时间。姚婷婷那天很心疼李鸿其,她能感受到他因为沉浸其中而产生的情绪撕裂和痛苦,也感慨真的有演员会这样入戏。

剧组在布拉格杀青之后,大家去 party跳舞,姚婷婷记得李鸿其跳得非常好,甚至还过来拉着拘谨的她一起扭动,让她立马放松了下来。这样鲜活的李鸿其跟片场的他完全不同,很多时候需要拍摄一些状态性的镜头,需要沉思需要放空,他的控制力赋予了镜头质感。

2

首战告捷。

2015年,李鸿其出演《醉生梦死》中的老鼠一角,并拿下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对他来说,第一部电影根本没想拿不拿奖这事,但真的拿了奖,就会觉得“为什么?真的那么简单吗?”他也因此时常收到媒体乃至业内诸如“天才演员”的评价,身边人常讲:你怎么演的?第一次搞就这么牛?!

但李鸿其对这个角色心存遗憾。在他看来,当时自己第一次拍电影,心态上的无所谓让他处于一种最松弛的状态,甚至没把自己当演员,觉得拍不好也不是自己的问题,才因此无心插柳柳成荫。

毕赣第一次看完《醉生梦死》之后,觉得李鸿其把人物演活了。他形容李鸿其很像记忆里面的一个人: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个人也许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但在记忆里又忘不掉他。后来他便邀请李鸿其出演《地球最后的夜晚》,定角的过程极其简单,互相说好,拉钩敲定,各忙各的。

《地球最后的夜晚》

《地球》原来的剧本中,李鸿其的戏份很关键。最终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