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甘岭当防化兵 | 抗美援朝70周年④
责任编辑:姚忆江
我叫陈汉平,今年85岁。1953年4月,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入朝,成为一名防化兵,驻守在上甘岭后面的大山里。
当时,我们每天都要用防毒面具训练,要求6秒钟做好准备。因为戴防毒面具速度快的话,吸入毒气的几率就低。和现在相比,当时防化兵的装备很简陋,完全靠人走路去侦察,靠鼻子判断异样……
虽然各种条件都“落后得不能再落后了”,但我们还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面包加大炮”,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防化
“上甘岭”其实不是岭,而是一个朝鲜山村的名字,双方就是在“上甘岭战役”中争夺两个高地附近的一个山洼。当时我们的驻地就在上甘岭的后面、五圣山以北。
最开始,我们每个人发了1支苏联步枪、50发子弹、4枚手榴弹,还有1个防毒面具。防毒面具上有一个大象鼻子一样的东西,是橡胶做的。我们每天都要用这套防毒面具来训练,当时要求要6秒钟拿出来、打开、戴好。因为戴得速度快的话,吸入毒气的几率就低。
我们防化排有四十多个士兵,分为侦察班和消毒班。侦察班的任务是轮流出动,侦察这个地区有没有毒气。消毒班,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侦察班的反馈,发现有情况就立即背着液体消毒剂进行消毒。
当时防化兵的条件很简陋,现在的防化部队有汽车、直升机,而在七十年前,完完全全靠人工去做侦察。比如觉得某个地方好像不太对头、有味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汪亚纯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