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究竟应该怎么上?

今年以来,人们对于大学生的关注形成了众多热点:“小镇做题家”“绩点为王”“二本学生”……这些被广泛讨论的话题,揭开了此前少为人关注的当下大学生共同的困惑。这些困惑,一方面考验着个人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和大学教育的追问:当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年轻人?大学教育是否回应了社会需求?

多年来,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持续思考大学教育及改革。在他看来,大学生应该怎样度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应当达到怎样的目的,是他直到老年之后,才思考出答案的问题。“如果他们真正明白了上大学的根本意义,将不仅使他们在大学过得非常充实,而且还可以为他们日后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2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0年7月7日,南京市第九中学高考考点内,结束了语文考试的考生们从“状元门”走出。 (视觉中国/图)

“大学究竟应该怎么上?”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许人们大不以为然,似乎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套路,照此办理就是了。

什么是成型的办学套路呢?那就是高中毕业后参加统一高考,选择一个满意的专业,按照教学计划,逐门课程听讲、考试直至获得毕业文凭,然后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

这是天经地义的吗?是培育人才有效的途径吗?对此,大学的办学者或是求学者,少有人提出质疑,更没有人敢于打破这个传统的窠臼,去尝试某些新的教学模式,以培育出杰出的人才。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本人,这是旧中国学艺拜师的行话。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高考被大学录取,这也就等于说他们已经跨入了学艺的门槛。但是,他们是否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是取决于名校或名师,抑或是取决于自己的志趣呢?我无不遗憾地说,现在的大学既没有导师给他们以指导,也没有开设指导他们如何学习的课程,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在迷茫中摸索,而仅仅只是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有的甚至是收效甚微。

《示子通》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教儿子作诗的一首词,其中写道:“诗为六艺之一,岂能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陆游在逝世的前一年写的,他的意思是说,不能仅仅就写诗的技巧来学写诗,必须勤学苦读,在生活实践中下功夫。他反思了自己学写诗的经历,年轻时只是注意辞藻、形式、技巧,但到了中年才发现这些方法是不对的,转而注重诗的立意、构思和意境的修炼,因而他写出的诗词在文学史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