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广场舞、开“全村妇女大会”
一些乡村妇女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女性团体、女性劳动小组,从这片土地长出力量,成为乡村建设中另一种闪耀的“女团”。
很多时候,外界提供的产业扶持、农业技术等培训,不适合妇女参与。“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什么是妇女需要的,能参与的,要以妇女为中心去看”。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1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张玥晗
在山峦深处的广州市从化区乐明村,有一处300平米的“妇女之家”,为村里的妇女们提供公共活动场地。这对于许多缺乏公共场地的村子而言,实在难得。
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个安静的村庄里,妇女们在社工与基金会的支持下,自发组织起来,不仅唱歌跳舞等自我娱乐,也为村里的老人、小孩策划公共活动。
近年来,乡村青壮年男性外出务工,乡村女性除了传统家庭分工,还更多地参与农业劳动和复杂的社区公共事务。一些公益组织和社工机构,通过培育乡村妇女骨干的项目,支持乡村成立妇女组织,帮助她们在凋落的乡村“挑大梁”。
一些乡村妇女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女性团体、女性劳动小组,从这片土地长出力量,成为乡村建设中另一种闪耀的“女团”。
这一过程,既有乡村女性的“高光时刻”,也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
“没有有意从妇女切入”
乐明村的山坳里,43岁的李惠玉和丈夫种下13亩番薯,成片成片的,叶子很绿。这些番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属于生态种植,这令李惠玉感到自豪。
说起乐明村最早的妇女小组,生态种植是一个起点。
乐明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的山林深处,临近的镇子在二十余公里外,每天有三趟公交入村,仅曲折的山路就要开上一个小时。上了年纪的老人,闻不得汽油味,好些年不出去。更早的“公社”年代,他们得往另一头的东明墟走两个小时,坐船出去。偏僻的山村由于其水源地位置,民风朴实,先后吸引了两家公益机构落地驻村,分别耕耘十年、五年。
现在有外人到访村子,坐在樟树下的村民招手“来喝茶吗”,第二句话是“是大学生么?”“绿耕?绿芽?”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耕”)来得最早。2009年,他们来到从化区乐明村和仙娘溪村,发现这两个偏僻的山村不仅偏远、贫困,更是中国乡村的缩影——“空心化严重”“社区逐渐衰败”。
绿耕有一批研究农村发展的专家、学者,他们试图将此前在云南偏远山村的工作经验用于广东的村落,在这里组建村民自组织,发展生态农业。
玉姐的家在县道边上,2009年,玉姐的婆婆坐在围屋的门槛上晒太阳,向来人招手,来调研的社工就这样进了家门。绿耕社工和村民谈,可不可以考虑生态种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