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光,去成为光
责任编辑:陈康麦
“没有人能够拒绝人性的光辉,也没有人能拒绝真正的温暖。”世间的美好与吉利,环环相扣,而我们选择与之同行。
2019年1月27日,美国休斯敦,中国人徐灿正站在这里,迎接来自世界的注目和掌声。12回合的鏖战后,他将WBA羽量级世界金腰带系在腰间,成为了中国的第三位职业拳王。
获胜后,媒体采访他,“你不以力量见长,但你打了很多次重拳,你的力量从何而来?”不到25岁的徐灿,对着镜头笑得灿烂,“我的力量来自中国”。
新冠疫情让全球赛事停摆,原定的羽量级拳王统一战被无限期推迟,徐灿只能等待。当我们疑惑,“您已经是新任的世界拳王了,下一个梦想是什么?”
他响当当地撂下一句,“下一个目标就是比赛。”
“所有的战士都是渴望站出来的”,他说。
担当
护士佘沙也是一名“战士”。
疫情期间,一封“请战书”火了,中心思想只有一句,“如果需要护士,请先通知我”。
佘沙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24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时,她提出了3个原因:“我年龄小,即使不幸被感染,恢复也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我没结婚,也没谈恋爱”“我和其他的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
刚到武汉时,她驻扎酒店进行后勤保障,每天看到很多医护同行从病房里出来时衣服都是汗,脸也因为长期戴着口罩而生出了很多的压疮,“去帮他们分担一下,去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成了她那时候最想完成的小目标。进入最前线后,她看到了不一样的医院——“不像平常有很多人,那时候除了病房隔离区都没有人,全部都是各个省的医护人员。”
12年前,她在家乡汶川亲历八方救援,感恩和勇气从此扎根心底。疫情暴发后,她主动请缨,帮助他人的初心生成最有力的枝蔓。
作为见证者亲历2008年四川的至暗时刻,又在今年将“压疮”记在心里的还有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他在2月5日奔赴武汉,一待就是82天。
医生护士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压过的印子,愈合后又重新绽开的血痂伤痕,都留在他的镜头里——“最美逆行者”创作而成,打动了每一个为疫情揪心的国人。
他与同伴的医护工作者们,与国家和民族一道,在绝境处逢生,沉淀下来的影像,记录着最真实的来自民间的中国力量。
追逐
没有被镜头带到最显眼之处的隐秘角落中,还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在争分夺秒。新冠病毒疫苗被推上风口浪尖,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李岩教授联合了多家科研团队,通过结构药理学研究,筛选出了5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加速了药物研发。
将力量倾注于更常态化工作的还有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他是载人空间站科学应用任务的规划者,也在组织开展载人月球探测科学研究任务论证,他关心世界最前沿的研究与技术,看到了中国航天在世界航天竞争中需要迎头追赶的现状。他也正在通过科普的方式,吸引更多科学家的参与和年轻一代的加入。带着航天人的梦想,在追赶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迈进中,张伟和团队一起正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路来。
从“中国力量”到“中国速度”,需要耐得住寂寞、勤奋而沉静、甘坐冷板凳,需要科研人员长期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与突破。
奉献
有人在疫情时期的坚守让人看到了负重前行的中国力量,而在更平凡和广阔之处,有人作出了与世俗定义相悖的选择,有人始终如一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不辍。
从清华大学到美国名校,张悠南自小在优质的教育资源中长大,但他选择回国加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成为广东潮州一所乡镇小学的老师。
每天早上不到7点钟起床,学生们一天6门课,有3门甚至4门都是他来教,每天工作14、15个小时都是常事。
他身上有种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融合的色彩,他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试图优化传统教育中不断重复的“朗读和背诵”。
他也渐渐明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他把支教事业看作是“推石上山”。他清楚地知道支教老师的群体无法彻底逆转教育资源城乡差距的大背景,但是他想要“做一定的努力去阻止这个石头往下滑落,使出自己的力量把石头往上推”。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或许长大以后也会到一个需要我的地方去,去为那里需要我的人做点什么”。
和张悠南类似,名校毕业的李承洋放弃了香港永久居留权和高薪工作。进入遂宁银保监分局后,他主动到贫困村报国寺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有人曾质疑他来基层“镀金”,却慢慢被他的实绩折服。他与村民同吃同住,挨家挨户走访,制定精准扶贫措施。他亲自下场,把热门的网络直播带货引入村里,用中英文、粤语向全国各地的网民介绍产品。在他的帮扶下,2019年村里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远远超过了脱贫标准,报国寺村通过了省、市、区三级验收,实现了全部贫困户脱贫摘帽。
对李承洋来说,中国力量来自他真真切切看到的村干部、基层公务员群体。“他们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强盛而努力。”
国测一大队队员邢雄旺圆满完成了2020年的珠峰高程测量任务,在他的生命历程里,一直在追逐那座山峰。1975年和2005年,邢雄旺的爷爷和叔叔分别为当年的珠峰攀登团队提供过后勤餐食保障、测绘装备支持,今年,身为“测三代”的他离峰顶“更近”了些,克服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的严寒和缺氧,背着十几公斤重的装备向超过7000米的北坳冰壁前进,他延续着一家三代人的珠峰测量梦,也传承着“攀登者”的力量。
发力
邹彬在2014年迎来了人生的分叉口和转折点。那年,凭借过硬的砌筑技术,他在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超英杯”砌筑技能比赛中一举夺冠,而后被选入国家集训队。在一面又一面砌了拆、拆了砌的墙上,他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
成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坚持为农民工草根群体发声。在他身上,凝聚的是大国工匠力量,以及代表群众建言献策的负责和担当。
4000多次的救援经历是消防员丁良浩20年来投身消防救援事业的注脚,“永远做挺立灭火救援阵地上的尖刀”是他许下的誓言。20年来,他的身体形成了最本能的自然反应,每当听到出警信号,不论在睡觉、洗澡还是吃饭,第一反应就是拔腿奔向车库。
如何理解中国力量?丁良浩把“中国”二字具体到“消防的力量”,“消防的力量就是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扑灭烈焰的同时,也点起平安和希望的火炬。在十几万消防队员冲锋陷阵的背后,每一分你我的吉利生活都有迹可循。
记录
温情本身就是力量,可能来自只言片语,也可能来自一张照片。人像摄影师肖全曾被这样评价,“如果让他拍张照片,那这张照片一定是这个人一生中最好的照片。”
他曾陆续拍下了那个年代里最值得记录的一批人,那些闪亮的名字,三毛、北岛、王安忆、张艺谋、陈凯歌、杨丽萍、巩俐、姜文……几乎可以被浓缩成一部时代的精英群像。而今,他的关注点转向了一个个普通人。透过镜头,肖全在坚持观察世界和记录时代,而传递时代印记和力量的画面,就蕴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脸上。
他想要“为这个时代最平凡的人,最有趣的人,留下最有尊严最动人的照片”。
2020年,他接受了南方周末和吉利汽车的邀约,全新开启了名为“中国力量”的拍摄旅程。在这一系列的20张肖像中,有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有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航天科研人员,有乡村支教老师、基层村官,有普通白领,有消防员、经侦警察,有攀登珠峰的测绘师,有5G基建的工程师,有亚运会吉祥物的青年设计师,有传承非遗文化的手工艺人,也有为国争光的世界冠军,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力量的交汇。新的美好,新的吉利,正在发生,缓缓生长。
他们一向默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着萤火之光,他们曾经被折叠,被忽视。但他们的身影透过相机,被摊开,被舒展,还原成为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是千万普通人的缩影,而世界归根结底,是由这些看似微小却无比强大的人们支撑起来。带着千万倍的美好一次次穿行和冒险,终于走来了峰回路转。
吉利,这个有温度的中国汽车品牌,在2020年用一张张具有时代印象的照片,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平凡、隐秘而伟大的中国力量,并向之致敬。这恰与肖全的时代拍摄计划不谋而合。韦伯斯特说,“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通过聆听每一个动人的故事,通过了解土地上的每一份坚守,吉利携手千万车主,和因他们汇聚而成的千万美好力量一起同行。
( ▼ 横屏观看2020中国力量群像)
翻开时代之著,细密字眼中,是每个人用力生活的印记。“有我,中国吉利”。“致敬2020中国力量”主题摄影作品中,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无数可以讲述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的发生,都是在为实现“中国吉利”增添新的力量。这平凡而伟大的众生,才是时代所需的真正“明星”,是被印证的“中国力量”。
所有微小的光芒汇聚于此,每一寸中华大地的人们生而无畏,拧成一股强大的、耀眼的的合力,才使得中国可以安稳地越过每一处暗流急湍,驶向一个共同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