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念祺 | 回忆王家范先生对我的培养

王家范先生是极具聪明才智的人,对我则是因材施教,从不加以束缚。我从大学开始,追随先生数十年,这就是我从先生那里的“得其所”,是我一生都引以为幸的事。

责任编辑:刘小磊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家范(1938-2020)。

2020年7月11日,先生的追悼会开过。晚间,几位师兄弟约在一个僻静的饭店坐了很久。在座的,虽然都是先生的硕士、博士,专业上却是“隔行如隔山”。我对在座的各位说,做先生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各得其所。这当然还不仅是从学业而言。先生待学生,平和通达,不拘一格。以下,我只讲自己是怎样跟先生学习研究历史的。

跟先生读书

我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认识先生的。先生给我们七九级学生讲中国古代史的下半段。第一堂课,介绍了王国维先生的做学问三境界和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那一堂课下来,我的心境豁然开朗,从此对研究历史产生了兴趣,决定以研究历史为业。我本来,只是想学法律。由于父亲的再三“建议”,录取的第一志愿,我才填报了华师大历史系。入校后,总想着将来还是要去学法律。

先生讲课,很少看讲义,海阔天空,也不管什么课时安排。他讲均田制,竟讲了六节课,把均田制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前前后后所面临的问题、变化的脉络,以及研究的动态,提纲挈领地都讲了一遍。我听得虽不太懂,却也听进去了不少,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问题。结合自己在农村插队时的经验,便对这些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隔几个礼拜,我总要去先生家一次,听先生聊天。

读完二年级,我就跟先生提出,将来要跟他做毕业论文。那时候,自己还不会选题,只说要研究王安石变法。先生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只说有兴趣。先生说,先看材料,早点着手。到了1983年寒假之后,我去找先生,告诉他我看了哪些文章、著作和史书。先生问准备写什么。我说北宋伊始,就想解决“逃田”的问题;解决不了,变法就只能从青苗、免役和市易法等方面入手,目标是提高税率和扩大征税范围。先生说,书看了不少,先写出来,不必拘泥于细节,勿使枝蔓,抓住要讨论的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那天,从先生家里出来,我感到特别轻松。一是先生没有一点要难倒我的意思,二是他让我自己把握能写到什么程度。先生讲课,是很有颠覆性的;很多以为当然的东西,经他一通问难,就会破绽百出。我去找先生时,很担心被先生几句话就问倒了,没想到先生如此宽大为怀。在后来的写作过程中,我几易其稿,文字不断膨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