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预算制度改革:全国最早公开,预算由粗到细
深圳公共预算四十年来,最关键是实现了从不公开到公开,从粗线条公开到全面详细公开。
“以前来开会就几百页,现在都是几大本子记录每个单位的部门预算,还附有解释说明。”
刘鲁鱼就曾在2019年对政府投资计划中的“鲜花谷”项目投资计划提出质疑,并得到其他委员响应。这一项目建设资金高达4.9亿。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20日《南方周末》)
发自:深圳
责任编辑:顾策
2008年5月27日,深圳市民吴君亮接到了来自深圳市财政局的电话,允许其参阅深圳市地方账本。在财政局的阅览室内,吴君亮看到了那本《深圳市本级2008年部门预算》。
这是中国地方政府第一次向普通公民公开政府预算。
吴君亮出生在重庆,硕士毕业于美国休斯敦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将近二十年。在2006年底,他做了一个决定,回到深圳创办公司。
早在1998年,中国政府就首次提出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启动部门预算改革、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尽管政府有义务向纳税人公开财政预算开支,但在现实中并未发生。
2007年,为了推动预算公开,吴君亮出资创办了“中国预算网”,但网站上的内容只是来自新闻媒体转载的预算报告摘要。
一年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以此为契机,吴君亮等人向16个中央部委和35个地方政府发去了财政预算公开申请,并附上了各自的身份证复印件。
近一半部门回了信,大多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令人意外的是,深圳第一个打开了政府预算公开的大门。
从深圳破冰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特区,深圳在财政预算改革上与国家财政预算改革几乎同步。
1999年,是中国预算改革的元年,这一年后逐渐建立起收支分类管理,收支两条线、国库统一支付、部门预算等。次年,深圳就率先按照公共财政方向设计了新一轮市区分税制改革方案。
深圳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学定今年58岁,在深圳生活将近30年。1990年,他进入深圳市财政局工作。1999年,他作为专业人士被吸收入深圳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计划预算审查工作委员会。次年,郑学定当选深圳市第三届人大代表,此后连任四届。
据《人民日报》1999年报道,深圳预算工委共有15名委员,所有委员均有大专以上学历,由10名具有三四十年从事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及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组成。
2000年,时任深圳市财政局局长及聚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当时还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传统编制方法粗疏不利于人大监督,预算使用、分配透明度不高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