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疫苗为何一波三折?(下)

由于埃博拉疫苗的市场需求一直不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加两国科学家研究出的VSV埃博拉疫苗始终没有走出实验室,直到一场更大的危机突然来袭。

责任编辑:朱力远

这是2019年8月5日在刚果(金)戈马拍摄的医务人员为一名儿童接种埃博拉疫苗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图)

实验室的意外

德国实验室的一场事故,意外地成为埃博拉疫苗的人体试验和紧急使用的绝佳案例。

2009年3月12日,一名德国研究者在P4实验室接触埃博拉病毒时刺到了手指,尽管当时没有出血,但她戴着三层手套的皮肤被刺破了。她被紧急带往汉堡大学医学中心,并与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联系,看看是否有挽救措施。

经过多轮风险评估,研究人员列举了9个关键点,认为应该立即接种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研发出的埃博拉疫苗(rVSV-ZEBOV),她本人也同意。此前的一些动物试验表明,在接触病毒的48小时内接种,仍然会产生抗体,但在这位实验室人员之前,该疫苗从未在人体身上接种过。

因为烈性病毒的致死风险,加拿大政府同意提供这种实验室疫苗,装有疫苗的包裹在第一个电话会议结束后从加拿大发出,3月14日上午抵达汉堡。事故发生的48小时后,该研究员在隔离舱内接种了这一疫苗。她本人也随之成为研究人员密切关注的受试者。

3月15日,该研究员出现发热和肌肉疼痛,医务人员没有对她进行治疗,他们希望确认这是由于感染埃博拉病毒症状发作,还是注射疫苗后的常规不良反应。当晚她的发烧减退,之后被严密监测的21天内,她没有任何埃博拉感染症状,最终平安出院了。

直到今天,科研人员仍无法确认该研究员究竟是没有感染埃博拉病毒,还是有了感染但被紧急使用的疫苗拯救了,尽管多数人倾向于相信她没有感染。

但这场跨越国界的紧急使用给埃博拉的人体试验奠定了基础,也证明了该疫苗在人身上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直到2014年,美加两国科学家研究出的VSV埃博拉疫苗始终没有走出实验室。对于所有为这一疫苗付出心血的研究者来说,这仍然只是一个被束之高阁的科学想法而已。

其间,为了推荐这一研究最终上市,温尼伯实验室将这一模型申请专利,并将这一载体授权给了惠氏公司。之后,他们开始大规模寻找药企合作,希望推动疫苗进入到临床开发阶段。

谈了大大小小无数个公司后,只有一家名为BioProtectionSystemsCorp.的小公司(NewLinkGenetics的子公司)感兴趣,以20万美元的低价将专利权买走,宣称将推动这一疫苗进入到临床开发阶段。不过对于BioProtection来说,这只是一个增加他们资产组合的商业决定。BioProtection后来被L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