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有道: 俞樾书信中的请托

俞樾书信集中很多内容与请托有关,或谋求职位,或寻求资助,还有诸多细节是今人想不到的,如向地方官商借公家轮船、小炮艇乃至士兵等,今日读来,不难窥见传统官场和社会的特色。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清末大学者俞樾(1821-1907)

近日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俞樾书信集》(汪少华整理),很多短札属于便笺一类,未见于光绪二十八年《春在堂全书》中的《春在堂尺牍》和《袖中书》。集中颇多作者请托和理财方面的内容,笔者略作摘录,连缀成篇,或许从中可以窥见晚清官场和社会特色。本文题目中的“道”字或可加引号,指门路、门道。

遥瞻大树

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俞樾即致书这位甲辰乡榜同年(两人同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称他“老前辈”:

樾侨寓津门,又将三载。今年承崇地山同年延修《天津府志》,而苦无经费,未能设局,不过从故书中抄撮,终朝伏案,劳而无功。因思金陵为名胜之区,又得阁下主持其间,未识有一席之地可以位置散材否?近世以浙人而作白下寓公者,惟随园老人,至今艳称之。其人品、其学术,均非樾所心折,然其数十年山林之福,实为文人所罕有。而非尹文瑞为制府,则亦安能有此耶?樾之薄福,固不敢希冀随园,而阁下勋名则高出文瑞万万矣。企予之私,率尔布陈,伏惟惠詧。

俞樾应崇厚之邀修志,实非所愿。尹文瑞即尹继善(谥文瑞),雍正、乾隆时任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对下属江宁知县袁枚多有扶持,成全他购园增修之梦,得享“数十年山林之福”。俞樾同为浙籍,援引前人先例,暗示自己的人品学术均高于随园。李鸿章当即推荐他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樾承乏紫阳,皆出阁下之赐,遥瞻大树,深用依依”)。同治六年,俞樾转往杭州诂经精舍,年底李鸿章之兄李瀚章(字筱荃,也作小荃)由江苏巡抚调任浙江巡抚。本是好事,俞樾又添新忧,向李鸿章直言:

樾自乙丑岁承延主紫阳书院,皋比绛帐忝窃两年。一从大树远移,便觉孤根难托,适马穀山制府以西湖诂经精舍见订,遂辞苏而就浙。且喜令兄小荃中丞移抚是邦,甘棠两树原是同根,初不异躬庇宇下也。今年以讲席而兼书局,丁禹生中丞又推屋乌之爱,吴门书局许挂虚名,笔墨生涯比往年腴润,颇拟稍稍积蓄,为将来入山之计。又拙著各书已刻者四十八卷,未刻者尚五十余卷。倘橐中积有五百金,便可尽刻之。然二者恐不可兼得也。

俞樾主持诂经精舍,也兼浙江和苏州书局,多两份收入。丁禹生即丁日昌,同治七年(1868年)由两淮盐运史擢升江苏巡抚,依然驻节苏州。“许挂虚名”即允领干俸。俞樾这一年所得丰腴,仍自叹刻书乏资,委婉向李鸿章申请出版资助。

挟而求之

俞樾一心从事著述,也长于经营财务。他时常谈及刻印著作所需资金,读信人自然明白用意。为自筹费用,他也直接亮出作文润格,有一次如此回复藏书家费念慈所请:

昨承谈及史世兄求撰其尊甫(编者注:对他人父亲的敬称)墓志一节,卧而思之,忽有挟而求之意。因弟所撰《茶香室续钞》廿三卷、《目录》一卷即拟付之剞劂,然此书字数约在十七八万光景,非洋蚨或百不可,计砚入不足供之。如史世兄能赠我此数,俾刻成此书,则自当敬谨撰述,表扬其先德。但作文润笔,虽古之所有,而此则未免如昌黎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校对:胡晓菲 胡欣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