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一轮皎洁月
倘若问身边左右:包拯是哪里人?十有八九得到的回答是河南开封。实际上,包拯是北宋庐州合肥人,即今天安徽合肥人。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搞错他的籍贯,我想大概是因为京剧《铡美案》中那句妇孺皆知的唱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杨嘉敏
开封是一个水做的城市
深受民间爱戴的包拯拥有许多尊称,如:包公、包希仁、包龙图、包孝肃、包中丞、包待制等;还有许多略带“调侃”的诨名,如:包青天、阎罗包老、包黑炭、包弹、包黑子、黑老包、黄河清等。
包拯一生怼贪官怼权奸怼皇帝,像剧集《清平乐》中,唾沫星子横飞弹劾国丈张尧佐这样的场面,在其25年的官宦生涯里屡见不鲜。与明朝那位刚正不阿却倒霉不断的海瑞相比,包拯有点“小幸运”,遇到宽厚和善的宋仁宗,不但不治罪,反而给他升官。皇祐二年(1050)和四年(1052),包拯接连加任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天章阁、龙图阁都是大内修建的馆阁,用于收藏字画和图书,这两职务属于“加恩兼职”,可见宋仁宗对包拯的信任有增无减。这也是包拯被称为包待制、包龙图的由来。饶有意思的是,稍晚的苏轼也加任龙图阁学士,民间却喜欢称他为苏学士,而不是苏龙图。
嘉祐二年(1057)3月,汴河两岸花红柳绿、桃李芳菲。59岁的包拯出任“权知开封府”。从字面上看,“权知”只是暂时代理。但是,对两年前因保举官员失误遭到降级处分的包拯来说,这道擢升的圣旨无异于一缕得意的春风。更何况,按照当时官场不成文的规定,开封府尹并不常设。即使有,也由王公贵族挂名,根本不允许过问具体事务。据《宋史》所记,包拯一上任,就废除了“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的旧制,打开府衙大门,当堂收状纸接官司审案情。见过包拯的人都说他威容满面,见他展颜一笑比见黄河水变清还难。
那个时候,波涛如怒的黄河尚在百里之外。坐享隋唐大运河万般好处的开封,已是人间泼天富贵的繁华都会。穿城而过的四条人工河渠:蔡河、汴河、金水河、五丈河,西连黄河东接淮河,不但“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还把市井廛闬装点得婉约绮媚、千种风情。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所谓“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都是和包拯同时代的词人柳永描摹开封的名句。寥寥数语,勾画出水汽氤氲的开封,活脱脱,一个水做的城市。
《清明上河图》所绘的汴河,舟楫往来热闹非凡。而懂得“享受生活”的达官势族,甚至太监,更钟情汴河南边、流经外城的蔡河(又称惠民河)。那里闹中取静,是兴修“无敌水景房”的好所在。结果,好端端的蔡河得了“肠梗阻”。嘉祐二年6月,开封大水,“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栰渡人。”包拯查明实情后,下令将妨碍行洪的建筑全部拆除。“业主”不服登门找岔,被包拯“请”到河边,扒出修河之初标明河界的址石,然后具实上本弹劾。
包拯权知开封府的任期不长,仅一年零三个月,却是他影响后世至远至深的时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说:“包孝肃尹京,号为明察。”南宋朱熹在《五朝名臣言行录》里称赞包拯“复为京尹,令行禁止”。而民间至今搬演不衰的包公戏中,比如《狸猫换太子》《乌盆记》以及《铡美案》等,都以这个任期作为故事的背景。
五年前的暑假,在开封博物馆北碑廊,我领着孩子观瞻了心仪久矣的宝物——开封府题名记碑。我估测了一下这块石碑,高2米多,宽近1米,一拃多厚,由一副透明的玻璃罩“护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