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的有电视剧里拍得那么好吗?
王安石“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想,经由蔡京等人的聚敛,实现了前半句。
责任编辑:刘悠翔
热播电视剧《清平乐》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的宋朝,百姓安康,商业繁荣。剧中的重头戏,是以范仲淹为首的士大夫集团在仁宗庆历年间所推动的改革。学过高中历史的都知道这叫“庆历新政”,裁冗官、整吏治,推行了一年有余。这期间朝堂济济多士,言路畅通,是连宋人自己都羡慕的一段好时光。
但另一方面,不论是宋朝当代人,还是后世史评家,都难以给出类似电视剧中的“盛世”评价,对宋朝的一些差评甚至广为流传。
朱熹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朱熹同时代人蔡戡的看法也类似:“赋敛烦重,可谓数倍于古矣。”清代学者赵翼在比较宋朝与历朝的赋税负担时,也说:“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 而且他还专门在《廿二史札记》中列《南宋取民无艺》一节,论列南宋刻剥之法。
南宋“取民无艺”,那北宋呢?宋代跨越三百年,前后情况有很大不同,但有一点并没有改变,便是宋政权维系的基础是靠着皇帝与士大夫阶层分享部分权力,优待后者,以换得后者的支持。这便是赵翼所说的“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与此相结合的必然是“重文轻武”的“祖宗家法”。
那么,宋代到底是“大宋万税”的刻剥殆尽的时代,还是商业繁荣的“盛世”,哪种形象更加接近宋代的真实情况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难以在一篇小文中备述,但可以通过观察宋朝的变法管窥一二。
构想很美好,然而……
北宋两次著名的变法,“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经常引得后人聚讼纷纭。宋朝的官僚机构叠床架屋,人员臃肿,禁军与厢军也都有冗兵之弊,官员俸禄和兵饷的支出,成为宋政府无法承受的负担,这个矛盾在仁宗时代便已经很突出。沂州的王伦之乱、京西路的张海之乱,是这一时期波及范围很广的兵变。
范仲淹引领的改革从整顿吏治入手,试图去冗官、裁冗员。但是这种做法的阻力太大,士大夫阶层——宋代最大的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弹已经危及政权稳定,于是仁宗叫停了改革。
王安石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既然无法动士大夫阶层,那就增加国家的收入,以期达到重新分配收入来缓解社会矛盾的目的。王安石变法诸多措施,其本质都是扩大政府的收入来源,或者提高政府的收税能力,同时调整社会各阶层的收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