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世界工厂
目前唯一能让公司撑下去的路子,就是改产防护服。“就是抢这半年的时间,希望能等到正常需求恢复。”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冯叶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本文首发于2020年4月2日《南方周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线报道”)
在跟意大利客户聊天的时候,对方已经不回邮件了,可能是生病,甚至可能是住院了。
在一个柯桥纺织的交流群中,更多柯桥的面料厂纷纷以“白菜价”出货去库存,面料价格下降幅度甚至大于原料下降幅度。
目前唯一能让公司撑下去的路子,就是改产防护服。“就是抢这半年的时间,希望能等到正常需求恢复。”
两周之内,服装出口贸易商于洋的订单经历了被“Push”到“Cancel”的巨大转折。于洋的服装贸易公司位于安徽合肥,但他的供应商遍布全国。
2020年2月中旬,国外催单紧张,于洋联系的一家位于浙江的袜子供应商不得不想办法赶工交货,一系列生产工序交由多条村子协作完成。为了避免接触,双方只能约定在村子的交界处交接。
就这样连续“碰头”半个月后,这批货终于赶制出来。但没想到,客户却突然要求暂缓发货。
刚刚缓了一口气的中国供应商们,正被迫面对来自海外疫情的压力。3月中旬以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连锁商店、卖场选择闭门停业,人们也自觉选择居家隔离,市场消费能力骤减。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1月—2月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产品,分别是有机化学品,纺织物,电力机械、器具、电气零件以及服装、附件,但同比却下降16.5%、18.6%、7.8%、18.7%。
于洋切身体会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与世界同凉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