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秦汉时期中国生育率低下?
商鞅变法之后的散沙化社会,一夫一妇原子小家庭,并不存在太高的生育意愿。
责任编辑:陈斌
商鞅变法之后的散沙化社会,一夫一妇原子小家庭,并不存在太高的生育意愿。
人口危机并不总是现代国家才会面对的,和人们想象中“古人”特别能生孩子的印象相反,至少战国、秦汉时期,原子散沙化的平民们生育率其实并不高,以至于当时政府屡次下达鼓励生育的命令,但效果并不佳。
从出土秦汉时期政府档案简牍记载当时平民的子女数量来看,独生子女或有二孩家庭其实很普遍,如里耶秦简记载一些家庭,只有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只有两个小孩也很常见;居延汉简档案中记载,很多平民也只有独生子女,如只有一个男孩,或只有一个女孩,两个小孩的现象也很多;在肩水金关汉简中,大量平民背景的基层小吏隧长、亭长之类,也只有一儿子,或者一个女儿。从这些简牍档案来看,秦汉时期有相当数量的平民只有独生子女,而且即使是算上很多二孩家庭,子女数量也是低于一个社会维持最基本人口量2.1生育率的。这就意味着,战国、秦汉社会其实存在着严重的人口危机。
其实当时的人,也注意到这个现象,《太平经·兴帝王》就提到“今何故其生子少也”,对这一现象产生极大困惑。而统治者也高度关注人口增长,但收效甚微。梁惠王就曾向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