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080925)
政府出台政策,都喜欢安上“惠民”的帽子。其实,有些政策是还给公民本应拥有的权利,并不是一种恩惠或优惠。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还权给公民咋叫“惠民”
◆回应“广州市副市长陈国解读‘惠民政策’”
(9月18日C19民生)
政府出台政策,都喜欢安上“惠民”的帽子。其实,有些政策是还给公民本应拥有的权利,并不是一种恩惠或优惠。比如社保、养老保险等,本就应该覆盖所有公民。再比如允许农民报考公务员等,也是农民本该拥有的权利。现在,依照法律法规还给公民应有的权利,又怎么能说是恩惠呢?
弄清是惠民还是还权,事关重大。如果把还权视为“惠民”,只是基于经济好转或出于同情,那就意味着将来会因形势的变化而随时停止,公民权利还是得不到保障。回避民权的实质改称惠民,漠视民权的尊重谈亲民,都容易流于虚浮,止于形式,甚至演变成一种“秀”。任何民生问题的求解,惠民举措的实施,若没有民权的互动和呼应,没有民权的问责和监督,都难有圆满的答案。可见,政策是还权,还是惠民,还是弄清楚为妙。
(广东惠州 毛天祥 公务员)
大师为何如此难见
◆回应“越是入门,越需要大师”
(9月18日E30自由谈)
作为本科生,我们平常想见大师一面都难,更遑论聆听大师授课了。
学校里的教授一旦“知名”起来,大都是开奔驰宝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