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更和美”
发自:南方周末
时令已近隆冬,“酒都”宜宾依旧绿树荫荫、彩旗飘飘。
“五粮酒承千古业,五代人酿万年丰!”2019年12月18日晨6时28分,三声号角响起,伴随着9响盛世礼炮,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宣布:“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五粮液第二十三届酒圣祭祀大典现在开始!”
自商周以来,通过酒禁、酒榷、酒税等“酒政”的变化,可以观察一个朝代的兴衰,一场酒业盛会更是蕴藏着文明交融的密码。
僰姑造酒?文化名家齐聚酒都共溯“水火之恋”
五粮液酒圣山上,请圣物、敬酒圣、庆丰年,一场源自远古时代的祭祀盛典生动再现。
五粮液的“501”酿酒车间内,配料、包包曲、拌曲、入窖、发酵、起槽、蒸馏……明清古窖池边上,几名酿酒师傅正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古老工艺流程。
“人间至味在美酒,世界上只有一种物质兼具水与火的两种特点,是水的形态火的内心。”2019年12月16日的五粮液文化传承论坛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金元浦教授说。
流淌着水自由的形体,蕴藏着火的炙热与激情,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的“和合”之作,这场“水火之恋”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沿着岷江一路西行,就来到五粮液集团主厂区,登上酒圣山,瞻仰伫立的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女雕像——“僰姑”,她是与杜康齐名的白酒发明家。
五粮液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开端。宜宾人世代相传:上古时期,大禹受命治理僰地洪水,但他操劳过度、夜不能寐、食之无味……这可急坏了负责膳食的仪狄。
他找来僰姑制作开胃美食。一天,僰姑偶然闻到竹筒糯米剩饭散发出的奇香。于是,她尝试将发酵的液汁酿成美酒——大禹饮后忧愁全无、渐入梦乡,最终驯服洪水。
僰姑造酒的传说,也可在现存文物中寻到踪迹。中国历史博物馆青铜器目录中,就存有一件名为“僰卣”的商周青铜器,顶盖上刻着“王饮西宫”的铭文。
这意味着,远在西周时期,僰地美酒已是王室的贡品。虽几经易名,五粮液却凝聚着岁月的精华:她历经秦汉古道上僚人的“清酒”,盛唐“重碧酒”的繁华,宋代“荔枝绿”的温润,以及“姚子雪曲”和“杂粮酒”的醇厚与淳朴。
“陈氏秘方”代代相传,“杂粮酒”不断总结、改良。直至晚清举人杨惠泉将之更名为“五粮液”至今。从此,“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广为流传,让一代代文人墨客倾心醉倒。
在颠沛流离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品尝到春酒和宜宾的特产荔枝时,即兴咏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聊作慰藉。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的一天,黄庭坚携名流雅士齐聚宜宾天柱山下。席间,他饮下一杯“姚子雪曲”,留下一曲《安乐泉颂》:“姚子雪曲,杯色争玉。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我愿意来向杜甫、黄庭坚学习,更大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来考察川酒以及川酒的龙头——五粮液。”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醉心五粮液文化研究多年。
“二次创业” 携明清古窖“黄金”再现诗兴酒兴
“诗酒风流”之中孕育着个体的生命意识,也隐藏着一个王朝兴衰与更替的密码。
诗兴酒兴国更兴。自明初,“长发升”酒坊在长江上游的宜宾兴起就长盛不衰。时光流转到2012年,651岁的古窖池群落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次年,古窖池群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6月,五粮液的一块古窖泥又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该馆唯一“活”着的文物。考古学家还惊奇地发现,古窖泥内的微生物群落已绵延生存六百多年。
“明清古窖池是研究中国白酒起源的重要文物,也是研究南丝绸之路商品交易的重要依据。”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认为,明清古窖池所蕴含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更是五粮液“二次创业”的核心着力点。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一块古窖泥价比黄金。坚守着明清古窖池群,五粮液的产品力更上一层楼:2019年,迭代升级推出第八代经典五粮液,全新打造新品“501五粮液”……
中国酒业,“王者”归来。2019年岁末,五粮液集团对外宣布:五粮液集团销售收入历史性跨越千亿台阶已成定局。
“品牌建设是企业工作的核心。近年来,致力于重塑中国酒业大王的新形象,致力于五粮液品牌价值的回归。”2017年,李曙光掌舵五粮液的第一年就提出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通过文化创新助力“品牌回归”,正是五粮液“二次创业”的核心路径。2019年,五粮液发起成立五粮液文化研究院,赞助金鸡百花电影节,推出《五粮液传奇——杯酒时光,651年的味道》等纪录片,五粮液的品牌力更显竞争力。
“世界再大,不过杯酒之间”,“醉的不是五粮液,醉的是你……”12月17日,五粮液“new age new me”文创快闪店在四川宜宾亮相。
新青年、新思潮、新文化汹涌而来。通过花式品饮、趣味打卡、精美文创等新潮玩法,五粮液还以开放的新姿态迎接“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
和合共生 “新国货”出海勇闯“刀叉文化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愁楚,一度是中国白酒国际化步履维艰的生动写照。
五粮液文化传承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像五粮液一样不断探索白酒创新水平的企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和信息化,正努力把中国文化讲好、讲清、讲透,让中国白酒飘香世界。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五粮液生根“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四川宜宾,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直至1915年,五粮液的美誉度达到第一次高峰,她从“万里长江第一城”顺江而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崭露头角。
“从中国文明发端之初一路走来,五粮液自带全球化的历史基因。”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还举例说,作为“五粮”之一的玉米也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
随着大航海家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后,这种新作物逐渐传至中国。来自四川的《巩县志》《平凉府志》等史料则进一步记载,玉米开始在四川等地广泛种植后不仅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也成为继高粱、大米、糯米、小麦之后酿制“五粮液”的主要原料。
“以五粮液为代表的新国货中,已经展现出全新的全球化特征,它植根于本土文化,更符合当代世界的审美。”当天的五粮液文化传承论坛上,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称之为“新国货”出海。
但在西方文化中,烈酒总离不开“冲动”与“扩张”的意味,挥携着刀光剑影,弥漫着战火硝烟。
“如果将发酵饮料比喻为弓箭,蒸馏烈酒的劲道大得超乎想象。”澳大利亚著名历史学家克里斯蒂安曾认为,正是“执著而冲动的口味”塑造出现代世界的版图。
因“合”而生、携“和”而来,五粮液独辟全球化新路径。三年前,五粮液就已开展“一带一路全球行”品牌与文化交流活动。
“入乡随俗”“求同存异”“和合共生”,为适应海外消费者对“低度化”的需求,五粮液相继推出35度、39度和42度等多款产品,依旧保持着五粮液所特有的“香、醇、甜、净”的独特口味。
如今,五粮液已在东方“稻米文化圈”市场站稳脚跟,并以特有的和合路径进入西方“刀叉文化圈”,推动中国美酒与全球消费者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