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水滴筹生意:1.6万地推“铁军”,行走在公益模糊地带
截至2019年3月,水滴筹线下基层工作人员已扩大至三百多个片区经理,1.6万多个志愿者,覆盖了中国400—500个城市。
水滴筹从一开始就不收任何手续费,筹款所得资金全部给予筹款人。好处就是能够快速吸引流量。
水滴筹们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狂飙突进,与法律尚无监管有关。
个人救助平台应将此业务独立出来,由一个非营利组织来运行,与其他板块的业务往来必须明确规则。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向公众披露必要的信息是基础性义务。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冯叶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本文首发于2019年12月19日《南方周末》)
截至2019年3月,水滴筹线下基层工作人员已扩大至三百多个片区经理,1.6万多个志愿者,覆盖了中国400—500个城市。
水滴筹从一开始就不收任何手续费,筹款所得资金全部给予筹款人。好处就是能够快速吸引流量。
水滴筹们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狂飙突进,与法律尚无监管有关。
个人救助平台应将此业务独立出来,由一个非营利组织来运行,与其他板块的业务往来必须明确规则。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向公众披露必要的信息是基础性义务。
近日,水滴筹因地推业务员被曝光“扫楼筹款”走上风口浪尖。
水滴筹于2016年7月上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网络大病互助平台。所谓大病互助,是指针对重症病人的网络众筹募捐行为。按照水滴筹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水滴筹已累计为大病患者募得235亿元的医疗救助款,近2.8亿人支持了平台的救助项目,产生了超过7.5亿人次的赠与行为。
在2019年1月举行的水滴筹公益盛典上,水滴筹创始人沈鹏将水滴筹定位为一家社会企业,水滴筹也在近两年多次获得“社会企业”类奖项。
社会企业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公众福利,而非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正是这种定位令许多人在“地推事件”爆发后,感觉自己被骗了,质疑水滴筹是将“公益做成生意”。
不过,在水滴筹官方最新回应中,沈鹏又明确向社会表明,水滴筹是一家商业公司,不是公益组织。
作为商业公司,水滴筹要通过地推等方式争抢流量,做大救助规模,才能通过后续诸如保险业务的开发实现盈利。
但商业与慈善之间的迷糊界限带来的冲突,正在撕扯水滴筹。
地推“铁军”
被曝光的地推扫楼提成,在业内早就不是秘密,水滴筹等公司都拥有相当庞大的地推团队。
2016年底,家住成都的杨琳成为水滴筹的一名“志愿者”。她所在的西南片区是多家大病互助平台的“交火区”,这里四五线城市密布、贫困人口众多,对患病客户的竞争相当激烈。
名为志愿者,实则是地推员。“叫志愿者是为了好听些,让大家觉得我们在做公益,更容易被接受。”杨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据她回忆,自己所在片区的志愿者最初大多是兼职,收入按照订单数量提成,每单大约在50元。主要工作是在医院蹲点发放传单、寻找潜在的筹款发起人,有时还会承担一部分审核工作。
志愿者还得和医院的宣传部门、相关科室以及医护人员搞好关系,这样能够打听到一些病人的信息,比如某类疾病大概会花多少钱、又有哪个新病人住院了。“新病人都很抢手,因为患病时间不长,直接就可以排除掉已经在其他平台求助的风险。”杨琳说。
公开资料显示,水滴筹陆续和不少医院达成了战略合作——医院向水滴筹推荐在院治疗的、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