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所见陈寅恪先生与缪师彦威之交往
陈寅恪先生作为“教授中的教授”,在学术界为中外学者所景仰。他一生先后执教若干所中国最重要的大学,但其学术影响,并不只限于曾有幸在校园之内亲承其音旨的学生,通过阅读他的著作而受到影响得到启发的学者,遍及中古研究的各个领域。
责任编辑:刘小磊
(本文首发于2019年11月21日《南方周末》)
陈寅恪先生作为“教授中的教授”,在学术界为中外学者所景仰。他一生先后执教若干所中国最重要的大学,但其学术影响,并不只限于曾有幸在校园之内亲承其音旨的学生,通过阅读他的著作而受到影响得到启发的学者,遍及中古研究的各个领域。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业师缪彦威先生之治学,便受到陈先生的深刻影响。缪师曾在自传中说,他很早就“读到王静安、陈寅恪两位先生的著作,对我影响很大”。从缪师平生治学的经历来看,这种影响并非空泛而言而是非常具体的,他在思想学术上对王陈两先生之学识精博、融贯中西,能开拓新领域,运用新方法的治学方式始终服膺,在1944年夏天后,缪师还曾获得机缘,向陈寅格先生通函请益。
缪师自幼旧学基础深厚,七八岁即从外祖读《论语》《孟子》,在十八岁中学毕业前,已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文字、声韵、训诂及目录学等方面的知识,阅读了相当数量的经、史、子、集要籍,也看了许多小说戏曲之书,尤其《诗经》《左传》《庄子》《楚辞》数种,更是熟读无厌。在读书中,他博览清代学者著述而注重兼采诸家之长,推崇黄(宗羲)、全(祖望)、邵(晋涵)、戴(震)、章(学诚)的识解闳通,钱(大昕)、段(玉裁)、二王(念孙、引之)的考证精核,而尤慕汪中的“博极群书,文藻秀出”。但缪师同时亦接受新式教育,思想并不保守,也不拒绝外来之新观念。他始终主张在文化上应兼采东西方之长,既不抱残守阙,“湛溺旧闻,墨守故榘,傲然自尊”,亦不可迎合潮流,盲目崇外,“以肤受末学,投国人嗜奇趋易之心”,“惟有镜照衡权,撷长弃短”,融合中西,“兼蓄新质,而能存故美”。(见《与<学衡>编者书》,《冰茧庵论学书札》上卷,第4页,商务印书馆2014年)他在思想上尤其赞同接受当时“学衡”一派融汇中西的思想文化主张,因观念之合,缪师与郭斌龢、吴宓、刘永济等“新人文主义”的学衡派学者,毕生道义相期,情谊深笃。这些友人及缪师之亲故中,不乏与陈寅恪先生交往密切者,不过,缪师与陈先生的一段书信交往,却似乎并非缘自这些友人与亲故的推介。
一
陈先生初知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贰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