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环境损害鉴定费,如何不“绊住”公益诉讼?
365.8万、192万、70万……高昂的环境损害鉴定费的数字背后都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环境污染事件。
责任编辑:汪韬
365.8万、192万、70万……高昂的环境损害鉴定费的数字背后都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环境污染事件。
环境损害鉴定报告像口供一样已经变成“证据之王”,未必是好事。案情不复杂的情况下,有地区已经采用专家出具专业意见的方式替代,效果也不错。
在刚刚过去的9·9公益日,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再一次给云南曲靖铬渣污染案等公益诉讼案筹款,但最终筹款额不及目标一半。“这是自然之友经历的最艰难的案子,历经8年,仍在艰难推进中。”筹款描述颇有些悲情色彩。
2011年,五千多吨重度化工废料铬渣被非法丢放,造成曲靖多个乡镇的积水潭遭到铬污染,威胁珠江源头南盘江的水质安全。自然之友和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对肇事者云南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提起公益诉讼,成为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公益诉讼“第一案”。
8年过去,“第一案”尚未开庭,该案代理律师,北京市京伦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洋去过现场几十次。2018年9月,她发现曾经为掩盖铬渣而用水泥路面铺设的和平停车场,在水泥路面被撬掉后,荧光黄色的铬渣又裸露出来,依然“触目惊心”。
诉讼进程缓慢的拦路虎之一正是高昂的环境损害鉴定费,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笔钱需要原告,也即环保组织提前垫付。
365.8万、192万、70万……高昂损害鉴定费的数字背后都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环境污染事件:云南兰坪铅锌案、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的广西恭城海洋山非法采矿污染案,以及曲靖铬渣案。
筹款杯水车薪,跨过鉴定费的障碍迫在眉睫。
鉴定成本高
案件耗时长
回顾8年历程,杨洋觉得案情本身并不复杂,她在立案之初曾对时效性满怀期待,“最快两年结案”。
环境公益诉讼分为前期调研、立案、庭审、裁判和执行几个阶段。在庭审阶段,双方需要交换证据,环境损害鉴定就在此时进行。
自然之友法律总顾问刘金梅介绍,环境损害鉴定往往包括定性和定量两部分,定性是判断责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