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与低欲望是对消费主义的反叛
就连特立独行的攀登珠峰,也已高度消费化、产业化,须有50万元打底,散发着别无二致的铜臭味,只不过这件商品内涵更饱满罢了
责任编辑:陈斌
(本文首发于2019年6月27日《南方周末》)
就连特立独行的攀登珠峰,也已高度消费化、产业化,须有50万元打底,散发着别无二致的铜臭味,只不过这件商品内涵更饱满罢了
当中国人自称“佛系”的时候,日本人正在谈论“低欲望”。2018年,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推出新作《低欲望社会》,在其本国引起轰动,影响力波及中国,并与佛系文化合流。
两个原产于日本的概念在异国喜相逢,真是一道奇妙的文化景观。“佛系”一词最早在2014年由日本某杂志提出,此后融入网络流行文化,受到年轻人追捧。4年后,“佛系”在中国入选“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这4年,或许正是日本人从“佛系”到“低欲望”加速滑坠的4年。“佛系”和“低欲望”之间,有着某种微妙的递进。“佛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