㵲阳河与镇远:因水而立,因教而安

曾几何时,㵲阳河畔是繁忙的码头,两岸是热闹的街市。

责任编辑:杨嘉敏 

贵州境内虽然河流纵横,但水流湍急,礁石林立,并不利于航运。直到明代,流经镇远的㵲阳河才成为湖广粮食入黔的重要通道。沿沅江溯流而上,可以进入㵲阳河,进而到达镇远——这也正是战国时期楚国将军庄跃溯由楚入黔、讨伐夜郎国的老路。

今天流经镇远的㵲阳河段已成为旅游风景区,图为标志性景点孔雀开屏峰。 (视觉中国/图)

㵲阳河源于武陵山区云顶山南麓的大岩脚下,穿梭于崇山峻岭中,流经瓮安、黄平、施秉,过了诸葛洞便进入镇远,继而下沅江,入洞庭,通长江。㵲阳河两岸山多田少,河底多岩石,河宽七八十米,深三四米。

近代以前,㵲阳河经历过三次开凿。第一次在明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璋主张开凿,但只用了3个人,费银12两,未成即罢。真正开始大规模整治是在清朝——出于军事需要。

顺治十六年,清军为了从湖南进入贵州,运送粮饷,整治险滩52处,改善航道65公里。到了乾隆年间,再次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和开凿河道,使得贵州黄平旧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贰东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